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伏敔堂诗录

伏敔堂诗录

十五卷。《续录》四卷。清江湜(1818-1866)撰。江湜字持正,一字弢叔,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自幼家贫,早年入县学后,屡试不第,曾为幕僚。咸丰十年(1860)得彭蕴章资助,循例纳粟为县尉,候补于杭州。一生郁郁不得志,乃倾全力作诗。病卒于杭州。遗命自拟碑碣:“清故诗人江弢叔之墓。”江湜兼长书法,善画山水花卉。著有《伏敔堂诗录》及《续录》计十九卷。《伏敔堂诗录》为作者手定,收入诗一千零九十首,卷首有道光二十七年(1847)彭蕴章《序》和作者《自序》;《续录》前两卷为作者手定,收诗二百三十二首,后两卷是作者去世后胡澍所辑,收诗一百二十六首。其诗不尚用典,质朴无华,多为写景抒情之作,境多抑塞凄苦,然功力深厚。擅长白描,遣词造意,力脱常径,深为时人所推重。近代陈衍称之为“咸(丰)、同(治)间一诗雄”。有同治元年(1862年)、二年(1863年)刊本。

十五卷。《伏敔堂诗选》不分卷。清江湜(1818-1866)撰。江湜,字弢叔。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诸生。三次应乡试不第。道光二十四年(1844)从殷述斋学使游幕山东。二十七年(1847)彭蕴章为福建学政,入其幕。咸丰二年(1852)还乡,游华亭、青浦,得交青浦熊苏林。熊赞其诗说:“诗自苏、黄以后,难乎为作者。君笔力挽回七百年矣。”(见江湜《〈伏敔堂诗录〉自序》咸丰十年(1860),得彭蕴章资助,循例纳粟为县尉,候补于杭州。其诗不用典故,纯用白描。咸同年间宗宋诗者以其与郑珍、金和并称。陈衍《石遗室诗话》称其为“咸、同间一诗雄也。”著有《伏敔堂诗录》十五卷、《伏敔堂诗续录》四卷,共计存诗一千四百四十八首。此编十五卷。封面由赵之谦题签。卷首有道光二十七年(1847)春彭蕴章《序》、同治元年(1862)作者《自序》及他人题词八则。又《伏敔堂诗续录》卷首有同治二年(1863)作者《自序》,卷末有同治五年(1866)七月胡澍《跋》。《伏敔堂诗录》由作者手定,收诗一千零九十首,按编年体编排,始于道光十八年(1838),讫于同治元年(1862)二月。《伏敔堂续录》前两卷为作者手定,收诗二百三十二首,按编年体编次,始于同治元年(1862)三月,讫于同治二年(1863)。后两卷为作者去世后由胡澍辑录,收诗一百二十六首,按年编次,始于同治三年(1864),讫于同治五年(1866)。由于其诗不尚用典,质朴无华,内容充实,颇得时流推崇。所为诗清处见骨,真处入情,兼有诸家之长,而能卓然自成一家。彭蕴章序谓:“古体皆法昌黎,近体皆法山谷,无一切谐俗之语,错于其间,戛戛乎超出流俗。陈衍《石遗室诗话》谓“弢叔近体出入少陵,古体出入宛陵,而身世坎坷,所写穷苦情况,多东野后山所未言。”《诗选》九十七首,不分卷。系民国十三年(1924)常熟言敦源抄写付印。简端有江湜四十九岁小像。陈宝琛题诗云:“百炼千忧见此才,胚胎韩孟冶苏梅。童年失就求诗学,亲见千篇手校来。”诗录有同治元年(1862)福州刻本。

猜你喜欢

  • 夷夏论

    一卷。南齐顾欢(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顾欢所撰《夷夏论》,始见于《南齐书》顾欢本传,《隋书·经籍志》有著录,而《唐志》不载,说明亡佚已久。据《南齐书》顾欢本传称:“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

  • 汉滨集

    十六卷。宋王之望(?-1170)撰。王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今湖北襄阳)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教授处州,入为太学录,迁博士。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提升为参知政事,劳师江淮。乾道

  • 麻城县志

    ①十卷,清屈振奇修,周维秬撰。屈振奇,陕西洋县人,进士,官麻城知县。周维秬,字锡白,本县人,进士。县志毁于前明,清顺治初,县令郑知新得烬余数纸,补缀增益,迄未成书。继任王潞嘱王汝霖,继续编辑,未竣,屈

  • 中庸补释

    一卷。清张承华(详见《大学臆解》)撰。首有承华自序。其解释中庸二字,引《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乐德教国子;说中乃和祇,庸乃孝友。首章性、道、教并言,次章言中庸,为全书之目。第三章言道,第四章言教,

  • 南轩易说

    五卷。张栻(1133-1180)撰。张栻,字敬夫,又字钦夫、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张浚之子,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累官吏部侍郎兼起居郎侍讲、古文殿修撰。

  • 敦艮斋遗书

    十七卷。清徐润第(生卒年均不详。)撰。徐润第号广轩。五台(今山西雁门)人,官内阁中书。广轩博综群书,中岁即潜心易学,精通周易。著有《敦艮斋遗书》十七卷,深有得于周子主静之传,“溯其源于艮背,默契心融,

  • 荣河县志

    ①八卷。清李长庚修,张殿珠纂。李长庚字宏庵,辽宁辽阳县人,康熙二年(1663)举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荣河县知县。在任期,仁慈爱民,德政颇嘉。张殿珠,举人,新宁知县。按荣志创修于明万历二十六年

  • 西园读书记

    四种,十三卷。清黄朝槐、黄朝桂撰。黄朝槐、黄朝桂,生平不详。黄朝槐《荀子诗说笺》一卷,是对俞樾《荀子诗说》之笺注,《何劭公论语义剩义》一卷,也为补俞樾《何劭公论语义》著作所未及者。黄朝桂《诗书古训补遗

  • 经书孝语

    无卷数。明朱鸿(生卒年不详)编。朱鸿字子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1573-1620)诸生。此书采摭《五经》、《四书》中言孝之语为一帙,而各为之阐发。附录曾子《孝实》于末。其书既文辞堆砌,所

  • 十三经音略

    十二卷。清周春撰。周春生平见“尔雅补注”。本书主要是对《十三经》文字辨析音读。主要内容有:(1)辨别古音两读而义不殊的词语;(2)据音辨物,究其形状;(3)辨别字音迥异而后世相混的词语;(4)辨别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