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何氏学

何氏学

二卷。何治运(1775-1821)撰。治运字郊海,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学者。乾隆丙子(一说嘉庆丁卯)举人,大挑教谕。平生洽闻强识,嗜笃汉学。阮元督粤时,曾聘他纂修《广东通志》。后游浙中,巡抚陈若霖刊刻他所著经解及论辨文字四卷,名为《何氏学》。与陈寿祺友善,及卒,寿祺称无与为质,不获以辅成其学。其他所著尚有《公羊精义》、《论语解诂》、《孟子通义》、《周书后定》、《传子后定》、《太玄经补注》、《纂文捃逸》、《东越志》、《姓苑钩沉》等。本书原为四卷,前二卷是经说,后二卷为杂著,这里是前二卷。治运之学,深于《说文》。如《读易》条内,认为“夕惕若夤”,乃是古文,改“夤”作“厉”的,就是今文。《说文》:“夤,敬惕也”,因此文言说“惕”,已包括“夤”在其中。但作“夤”上可与“田人乾”叶韵,下可与“渊天人”叶韵,如果作“厉”,就无韵了。这可以纠正王引之《经义述闻》之错。《读说文》条内有“读若破之”,根据《说文》:“,败瓦也,从瓦反声”,认为“破”当作“破”。可纠正钱氏《说文答问》“”作“”、段氏《说文解字注》“”作“放”之错。再加上《杂著》中《书段氏〈说文解字注〉后二篇》所论“昏”字、“笑”字、“奂”字及《书钮氏〈说文新附考〉后》所举、琛、茗、呀、透、闹、鸭、剜、筠、篙、倜、袄、觌、嵌、屿、悱、恳、惹、瀛、潺、淼、霎、鳐、妲、琵、琶、瓷、蜢、鳌、坳、塔、钏、酩、酊、件、借、峰、等字,都援证确当,可以订正段、钮两家的疏谬。其以籀文论证石鼓,称不必指作哪一王之时,又认为石鼓中“六、马”二字,宋本剥蚀中似作“”字,与第九鼓“”字下面一字相同,那么作“六、马”之处就错了。天一阁本依别本割一“六”字补入,痕迹可寻。此说未经人道。他所考证,多有此类。只是《读尚书》诸条,张扬梅、阎之声势,所见多偏。有嘉庆间爱日轩刊本。

猜你喜欢

  • 酒边词

    二卷。宋向子諲(1086-1153)撰。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今四川忠县)人。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元符初,以恩补官。南渡初,历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事迹载《宋史》本传。向子諲晚年以忤秦桧致仕,卜筑于清

  • 雄乘

    二卷。明王齐纂修。王齐,字元修,号镜堂,河南新蔡人。出身举人,嘉靖八年(1529)任本县教谕。按齐自序曰:“雄旧无乘,予谕雄之三年,以守北泉阎公属修志。”此为雄志首创。历三月而成。时逢谢九仪来任知县,

  • 江山县志

    ①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宋成绥修,陆飞纂。宋成绥,曾任江山县知县。陆飞字解元,仁和(今杭州)人,举人。此志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江山,明有正德、嘉靖、天启三志,清康熙辛已修二次。康熙旧志

  • 荆溪林下偶谈

    四卷。宋吴子良(1197-约1257)撰。吴子良,号荆溪,临海(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官至湖南运使太府少卿。著有《荆溪集》。此书凡四卷,所言均为论诗文之语。记事、议论、考辨

  • 天香楼帖

    十二卷。清王望霖辑。王望霖字济苍,号石友。此初刻八卷,为明人五卷,清人三卷,嘉庆元年(1796)至九年(1804)刻成。续刻二卷。又梁同书及成邸各一卷,道光十五年(1835)勒成。此帖皆为真迹。有上虞

  • 花草蒙拾

    一卷。清王士正撰。王士正生卒年未详。著有《精华录》。花草者,谓花间草堂。蒙拾者,以为未及广为扬榷,且自愧童蒙,谦辞也。此为作者就读花间草堂时,随笔写记者,间亦及友朋之作。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

  • 医说续编

    十八卷。明周恭(生卒年不详)撰。周恭,字寅之,江苏昆山人,通儒学,好方书。此书为续补宋张杲《医说》而撰,成于明弘治六年(1493)。张杲之书多采自医书之外各种典籍,载辑罕见之证,以广异闻。周恭续补则多

  • 道德经解

    二卷。宋苏辙(见《诗传》)撰。《道德经解》,又称《道德真经注》、《道德经疏》、《老子新解》、《老子解》。宋以前学者注解《道德经》,或参阅河上公注本,或依据王弼注本,综其要旨,皆述无为养生治国之道,注文

  • 六经纂要

    明颜茂猷(生卒年不详)撰。颜茂猷著有《迪吉录》。本书分君臣、人伦、修治三门。书自序云:稽古之力,食报于诸圣人,所见亦云浅矣。

  • 榆林城守纪略

    见《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