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1701-1754)撰。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后又自称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出生于科举世家,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年间探花,祖父辈也多进士、举人。父亲吴霖起,为康熙年间拔贡,做过江苏赣榆县教谕,为人方正,不慕荣利,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梓少年聪颖,读书过目能诵。二十三岁时遭父丧,他不善治家,为人豪爽,好善乐施,不久便把家产花光,受到族人的卑视。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家境日益贫困,依靠实文与朋友的周济度日。晚年生活更加贫困,但倔强不屈,四处飘泊,最后客死在扬州。他早年曾热衷于科举,二十岁时考取秀才,后却屡试不第。三十六岁时安徽巡抚荐他应“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他托病不赴,从此抛弃功名富贵,不再应试。他的《儒林外史》就是在此后对科举完全绝了念头时写的。吴敬梓一生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过程,生活上起了极大的变化。他受尽了冷遇,体察到世态的炎凉。他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梁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人的利欲熏心等等,在他著的《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丑恶现象做了揭露。除《儒林外史》外,他还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现在流传的只有四卷,又有《诗说》七卷,已佚。《儒林外史》共五十五回,它是连缀许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并无一中心人物。表面上写明代,实则是讽刺清代。描写的对象是“儒林”,主要内容是批判各种类型封建士大夫的功名利禄观念,刻划了周进和范进等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的老举人形象,描写了他们醉心于功名利禄,以至于丧魂落魄,精神失常的种种丑态,并且揭露了那些把八股文视为学问的精华,把科举制度当作道德规范的代表人物的本相,进而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毒害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残酷。《儒林外史》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他在深刻鞭挞社会丑恶的同时,对社会下层的善良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和爱心,描写了一些鄙视功名利禄和科举制度的知识分子,歌颂了那些纯朴高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表现了作者经世济民的进步思想。但他的这一思想是不彻底的,表现在他所塑造的正面人物身上,他们主张用儒家的礼、乐、兵、农来挽救即将崩溃的封建社会,这在整个社会制度没有产生变革的历史条件下,显然是不可能的。《儒林外史》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最突出的特色是讽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吴敬梓善于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讽刺描写,他所描绘的人或事,都是常见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一经点化,便觉“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它的结构比较独特,“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语)。小说语言形象、凝炼、犀利、辛辣,描写人物寥寥几笔就能状貌传神,声态并现。《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最高峰,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清的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都可视为它的余脉。《儒林外史》的版本今见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刻本,五十六回,但末回似为他人伪作。光绪十四年有增补齐省堂本,六十回,后四回亦为他人伪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所增四回“事既不伦,语复猥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了今人张慧剑校注本,这个本子以目前所见的卧闭草堂本为主,并参照其它各本校订的,并且加了一些关于词语、典章制度和官职的注释,是目前流行的比较好的本子。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本,将第五十六回作附录。

猜你喜欢

  • 博野尹太夫人年谱

    不分卷。清尹会一(1691-1748)编。会一字元孚,直隶博野(今属河北)人,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此谱为其母李氏(1667-1744)年谱,记李氏守节教子及随会一莅任各地恤灾、

  • 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鸠摩罗什(343-413),汉语意译为“童寿”,略称罗什或什,龟兹人。原本为印度婆罗门族,生于龟兹,随母七岁出家,十二岁即在龟兹升座讲《转法轮经》。才智过人,明大乘佛学。五十八

  • 清夜录

    一卷。宋俞文豹(详见《吹剑录外集》)撰。此书其它书目均不载,惟《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存目。所记皆宋时杂事,叙事次序较为杂乱。而且所叙之事,在其它书籍中多已见到。明陶宗仪《说郛》第三十八卷载有此

  • 皇朝类苑

    六十三卷。北宋末南宋初江少虞(生卒年不详)撰。参见《事实类苑》。

  • 画史

    一卷。又称《米海岳画史》。宋米芾(1051一1107)撰。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吴(今江苏)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徙湖北,晚居江苏镇江,建海岳庵。米芾性情狂放

  • 龙游县志初稿

    民国余绍宋纂。余绍宋,龙游县人。此志为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此即余氏县志初稿之一部,为选举表上中下、人物传、人物阙访、人物姓名别录,前冠以叙例,选举表以辟荐及科举出身者列正表,余列副表。所载科

  • 菊坡丛话

    二十六卷。明单宇撰。单宇,字时泰,号菊坡,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生卒年均不详。正统末进士。侯官知县。好学有文名,以慈惠闻。是书收集辑录了古今论文之语,编次成帙,分二十六门。每门一卷。论诗二十四卷,论四

  • 汉史亿

    二卷,清孙廷铨撰。孙廷铨字道相,益都(今属山东省益都县)人,别字沚亭。明崇桢年间考取进士,清入关后,他累擢吏部尚书,掌管官吏铨选达六年之久。由于孙廷铨恪守旧章,吏不敢上下其手。康熙初年曾拜为秘书院大学

  • 禹贡说

    ① 一卷。明郑晓(详见《禹贡图说》)撰。其书有弟子徐允锡所作跋语,称其受业于晓,晓出此书稿予之。则该书似为举业、讲授而著。该书取《禹贡》原文加以诠释,注语多浅近。有些解释较为精确,清阎若璩著《潜丘札记

  • 龙城札记

    三卷。清卢文弨(1717-1795)撰。卢文弨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抱经,浙江余姚人。乾隆进士。官至侍读学士,充湖南学政,乞养归田。主讲浙江书院二十余年。著有《抱经堂文集》等。此书为作者掌教常州龙城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