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

十五卷。金张从正(约1156-1228)撰。麻知几等记补。一说为十四卷。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属河南兰考)人。南宋兴定年间(1217-1222)召补太医,不久辞去。于学术远取于《内经》、《伤寒论》,近学刘河间刘完素。于用药偏重寒凉,尤对汗、吐、下三法更为纯熟,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为金、元四大名医之一。麻氏从学于张从正,著有《治病撮要》、《伤寒心镜》、《秘录奇方》等书,对后世颇有影响。此书前三卷,相传为张氏亲撰,其余《直言治病百法》二卷、《十形三疗》三卷等各卷皆为其弟子麻氏据述记补。此书成于金正大五年(1228)。张氏认为医理唯儒家可明,事亲当知医,故名。书中分为说、辨、记、解、诫、笺、诠、式、断、论、疏、述、衍、诀。论病分风、暑、火、热、湿、燥、寒、内伤、内积、外积等,有十形三疗,有六门三法。名目颇为烦碎,但大致不离攻之主旨。对汗、吐、下三法的应用,较系统地反映了“三法”理论和实践。张氏认为病之产生乃邪气所致,非人体固有,邪气去自然元气恢复。又认为病有上、中、下之分,深、浅之别,“三法”可顿挫病邪之鸱张,又可除久羁之痼邪,故主张以汗、吐、下“三法”攻邪。然张氏过分强调“三法”临床作用,未免有失偏颇,如丹溪朱震亨当时即对此提出批评。张氏阐述攻邪与扶元辨证关系,丰富了《伤寒论》中“三法”内容,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元中统三年(1262)刻本、明嘉靖二十年(1541)刊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京师医局刻民国十二年(1923)补刻医统正脉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版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诗经审鹄要解

    六卷。清林锡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锡龄字于九,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著有《礼记审鹄要解》、《书经审鹄要解》及《诗经审鹄要解》。此书前有乾隆己未(1739)锡龄自序及己巳(1749)再序。从序中

  • 详解九章算法

    十二卷。宋杨辉(生卒年不详)撰。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杭州)人。据陈几先为杨辉《日用算法》撰跋称他能“以廉饬己,以儒饰吏”可知杨辉曾当过地方官员,是当时有名的数学家。他结合自己的工作,搜集和阅读大量的数

  • 朱邦宪集

    十卷。明朱察卿(约1561年前后在世)撰。朱察卿,字邦宪。上海人,生卒年不详。福州知府朱豹之子。据王兆云《词林人物考》,可知朱姓为上海著姓,世传经学。邦宪自晳飘髯,善谈笑,而特好饮。其性格任侠豪迈。隆

  • 都官集

    十四卷。宋陈舜俞(?-1074)撰。陈舜俞,字令举,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庆历六年(1047)进士,熙宁三年(1070)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王安石“青苗法”颁行,陈舜俞不执行,上疏自劾。责监

  • 孔圣全书

    三十五卷。明蔡复赏(生卒不详)撰。蔡复赏,明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孔圣全书》书前自题恩贡出身,南京户部修职郎,实误,此非明代官名。考序称书成后曾就正于同乡兵部侍郎姜廷颐,姜廷颐为明

  • 诸病源候论

    见《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 训纂篇

    一卷。汉扬雄(前53-后18)撰。清马国翰辑。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著有《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法言》、《太玄》、《方言》、《训纂

  • 香山诗钞

    二十卷。清杨大鹤(约1693前后在世)编。杨大鹤,字九皋,号芝田,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左春坊左谕德。本书于明马元调所刊《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本中采录十之三、四,删其

  • 寻乐堂集

    十一卷。明王烈(约1497前后在世)撰。王烈,字正邦,别号寻乐,乐安(今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成化弘治间诸生,其他事迹不详。明代诗文作家。著有《寻乐堂集》。该集共十一卷。文五卷、诗六卷。末附其族孙澄

  • 靖江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叶滋森修,褚翔书纂。叶滋森,福建闽县人。廪贡生,光绪元年(1875)复知靖江县事。叶氏在任期间,邀邑人褚翔等诸儒纂修邑志,越十月而书成。考邑志正德年间知县事殷云霄始为志,嘉靖四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