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说

六书说

①一卷。清江声(1721-1799)撰。江声字鳣涛,改字叔沄,号艮庭,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师事惠栋,宗汉儒经说,精小学,善考据,主要著作有《尚书集注音疏》、《六书说》、《释名疏证》、《论语俟质》、《经史子字准绳》等。此说全文不足两千字,摘要如下:“象形,会意、谐声三者是其正,指事、转注、假借三者是其贰。指事统于形,转注统于意,假借统于声。盖依形而制字为象形,因字而生形为指事。如‘日’象其币,‘月’象其缺,由此推之,凡山水鱼鸟等实有其形而字象之者,胥视此矣。若‘上’‘下’本无定形,置‘一’以为准,侸于其上则为‘上’,缀于其下则为‘下’。由此推之,‘日’在‘茻’中为‘莫’,‘王’在‘门’中为‘闰’,凡视之可识、察之见意者皆是也,此指事统于形也。盖合两字三字以成一谊者为会意,取一意以概数字为转注。‘止’‘戈’为‘武’、‘人’、‘言’为‘信’,推‘十’合‘一’为‘士’,‘黍’可为酒‘禾’‘入’‘水’,‘比类合谊,以见指撝’,言会合其意也。转注则由是而转焉,如‘挹彼注兹’之‘注’,即如‘考’、‘老’之字,‘老’属会意也,人老则髦须变白,故‘老’从‘人’、‘毛’、‘匕’,此亦合三字为谊者也。立‘老’字以为部首,所谓‘建类一首’。‘考’与‘老’同意,故受‘老’字而从‘老’省。‘考’字之外,如‘耆’、‘耋’、‘壽’、‘耇’之类,凡与‘老’同意者,皆从‘老’省而属,是取一字之意以概数字,所谓‘同意相受’。叔重但言‘考’者,举一以例其余尔。由此推之,则《说文解字》一书凡分五百四十部,其分部即‘建类’也,其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之首,即所谓‘一首’也,下云‘凡某之属皆从某’,即‘同意相受’也,此皆转注之说也,此转注统于意也。盖谐声者定厥所从,而后配以声,声在字后者也。假借则取彼成文而即仍其声,声在字先者也。……‘以事为名’即转注之‘同意相受’,以配合之字为声,所谓‘取譬相成’也。凡一字而兼两谊三谊者,除本谊之外,皆假借也。”其说转注主义转,为前人所未发,清钱坫谓“转注之说古无定解,得此足以破的。”其说指事,举“莫”“闰”为例,则与会意混而不分,不可信从。总的看来,江氏说六书,虽未必尽合许慎之旨,尚犹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足资参考。江氏撰成此文即手篆勒石,顾广圻尝以拓本重墨于版,今有清代《小学类编》本,《求实斋丛书》本,《玲珑山馆丛书》(即《益雅堂丛书》)本,《琳琅秘室丛书》本,近代据《琳琅秘室丛书》本排印的《丛成集成初编》本。② 一卷。清廖登廷(生卒年不详)撰。登廷,四川井研人,光绪间廪生。此编论六书极力维护许说,批驳段说。如论象形,谓“‘八’、‘夭’等字之谓象形,许有明文,力辨段氏以实为象形、虚为指事之误。论指事,谓如指画之指,当为记识之意。‘一’为形,指其上则为‘⊥’,指其下则为‘丅’,‘丨’‘丨’即手画之痕迹,即所谓指。指事似合体象形,但合体象形合二字为一字,义与原字异,此则具从原字生义,是其异。又似会意,但所指一二画不成字,会意则两字皆成字者。段氏未明于此,故其说多诬。”言及会意形声,亦极论段氏以所立十七部绳许书之字,遇有不合或删声或补声之误。论转注乃谓“如木部以‘木’为‘建类一首,而凡木属皆依序林列,故谓之‘同意相受’。如病流注,始只一处,后转相传染,流注周身,皆原一注。”这是与江声之说相同的。言及假借,谓“应分‘依声’、‘托事’为二类”,又别为四源十二例,不仅误解许说,而且妄作臆断,不足取。是书光绪间有刊本。

猜你喜欢

  • 荷薪义

    八卷。明方大镇(生卒年不详)撰。方大镇字君静,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其父方学渐,一生潜心学问,博古通今,晚年专攻儒学,讲学于桐川。作者追述父训,及与同社诸人

  • 续宋宰辅编年录

    二十六卷。明吕邦耀撰。吕邦耀,字元韬,锦衣卫籍,顺天府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吕邦耀在刊行宋徐自明《宰辅编年录》之后,又仿照原书体例续编。上起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下

  • 士林诗选

    一卷。明怀悦编。怀悦字用和,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永乐中以纳粟官通判。此集所载,皆一时友朋之作。近体最多,持择亦未精审。《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 四书考异

    ① 一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属湖南)人。清著名思想家、学者,著有《读通鉴论》、《宋论》、《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等。是书以许慎所引《古文

  • 东莱吕氏两汉精华

    二十八卷。宋吕祖谦编辑。包括《东莱吕氏西汉精华》十四卷、《东汉精华》十四卷,详于本纪而略于表志、摘要评论,归类备览。版本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刻本和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唐藩朱弥锟刻本等传世

  • 九曜斋笔记

    三卷。清代惠栋撰。惠栋见《新本郑氏周易》条。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涉及面较广,内容取自经史多种著作,考据十分精详、广博。由于作者精于汉易学,所以书中有许多“识粹道藏之论”,如卷一“卦气”、卷二“龟卜”等内

  • 徐阳溪集

    六卷。明徐灿(约1550前后在世)撰。徐灿字文华,后更字本充,号阳溪,奉新(江西西北)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尝馆于严嵩家。一日严嵩与朝官饮宴,方献酬,客皆跪而受爵,徐灿遂慨然辞归

  • 汪遗民诗

    一卷。明汪逸(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汪逸,字遗民,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是集诗一卷,皆与马时良、仲良兄弟倡和之作。首载《友声叙》一篇,为河南内黄司乃疆作。是称《友声》两卷,余得而展玩之,独抒如展

  • 同文馆唱和诗

    十卷。宋邓忠臣等(生卒年不详)撰。忠臣,字谨思,别号玉池先生。湖南长沙人。熙宁进士,官大理丞,迁考功郎。同文馆本以待朝鲜使人。时邓忠臣等同考校,即其他为试院,因录同舍唱和之作,汇为一编。按《宋史·艺文

  • 易经辑疏

    四卷。清黄家杰撰。黄家杰,江西临川人。其书删去了邵子的横图,认为这是邵子之易,不是羲、文之易,而不免仍用先天之说。又认为来知德的卦错、卦综,胜于卦变,而不免仍用卦变之说。其自序称,“来易恐不近于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