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转注说

六书转注说

① 二卷。清夏炘(1789-1871)撰。夏炘字心伯,号嬛甫,安徽当涂人。道光时举人,官至颍州府教授。治学兼采汉宋,博考深研,著作尚有《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诗章句考》等。是书专论六书中没有定论的转注,上卷论其旨趣,下卷备言诸家之误。夏氏认为,唐以前论转注者不失古意,宋以后唯清许宗彦、江声之说合于古意,其说之大旨是,以建“类”者即部分之“类”,“一首”者即每部之“首”、“同意相受”者谓每部同类之字,皆本此部首一字之意递相授受。谓之转注者,如水之灌注转相输受耳。夏氏认为,曹仁虎坚持古训,然混谐声以言转注,不知建类一首为五百四十部之通例。他说:“形声者就每字取声,故散言之曰形声。‘江’、‘河’虽可同谓之水,水究不可同谓之‘江’、‘河’,得声各不相蒙也。转注者统每部取义,故总谓之曰转注。‘耆’、‘考’同受意于‘老’,‘老’亦同施意于‘耆’、‘考’,‘耆’、‘考’蒙‘老’而各得相通也。”至于郑樵、张有、毛晃、杨慎、杨桓、刘泰、戴侗、周伯琦、赵宦光、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戚学标、朱骏声等,无论是主声派,还是主义派,此书均逐一剖析,详加辨正,予以否定,从而阐述其主形派的学说。是书刊于咸丰三年(1853),是为《景紫堂全书》本。② 一卷。清饶登逵(生卒年不详)撰。登逵字仪廷,湖北应山人。饶氏于是编因许氏六书次第转注承会意之后,而又解之曰‘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乃以为部首必由会意而成,部中之字必与部首意义相同,而后可视为转注。饶氏于部首从“老”字从人毛匕会意着眼,于部中之字,从“考’与部首“老”字同意着眼。按之许书,其中建类一首而又同意之字,如“”、“”诸字与部首“大”同意,则“大”为象形而并非会意,这说明转注字祇限定与建类之首同意,并未限定建类之首必为会意。饶氏仅就“老”字观察,部首必以会意字为限,未免失之胶固。至于所谓转注必部中之字,与部首意义相同,则深得要领,言简意赅。是书有饶氏自刊本。③ 一卷。清罗汝怀(1804-1880)撰。汝怀字念生,湖南湘潭人。道光拔贡,官龙山训导。著有《说文统考》。其自序云:转注之字混于会意、形声二者之中,于《统考》中无可位置,乃另为此说以成编。其中谓:“〔转注〕自宋明以来未明,其所以不明者,专于‘考’、‘老’二字求之,而失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之故。”以为“老”之为首,系取诸他部之“毛”,从“毛”而注之“老”,从“老”而注之“考”,是为“一首”而又“同意”。又以“一首”者乃一类之谓。又以说解中之某与某同意者为“同意”。又以彼部与此部同意者,可由此部授之彼部。因而分转注为直注、旁注、交注诸例。以他部来注部首,以注部中字者为直注,为正例。以从他部来不注部首而仅注部中字者,为旁注,亦为交注,为变例。推求其故,误在以“毛”为“老”之首,又误在以一类为一首,又误在以说解字形之同意为转注之同意。其说之谬,较之廖平《六书旧义》为甚。是书有罗氏自刊本。

猜你喜欢

  • 制义科琐记

    四卷。清李调元(1743-?)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号雨村、童山蠢翁,四川罗江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任庶吉士、吏部主事。后得罪和珅,充军伊犁,旋获释归里。博览经史百家以及野史戏曲之书

  • 天香阁随笔

    二卷。晚明李介撰。李介字介立,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生卒年不详,明末清初时在世。有人(丁文江)说他是徐霞客庶子,其母周氏不容于嫡母,有孕而出徐门,另嫁李氏,生李介,故李介又名寄;又因历明清两朝,故字介

  • 笑拙墅稿

    一卷。明金建中(约1600年前后在世)撰。金建中,字仲立,山东海阳(今烟台)人。万历中国子监生。笑拙墅,是其别业名。是编前列诸人序记传赞。次为金建中之诗,多咏园中景物。后附其子金麟祥跋。有浙江汪汝瑮家

  • 咏物诗

    一卷。元谢宗可撰。宗可自称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字号、生卒年及事迹均无考。顾嗣立《元百家诗选》录其诗四十余首,此集共一百零六首诗,皆七言律诗。“如不啄燕蝶而咏睡燕睡蝶,不咏雁莺而咏雁字莺梭。其标题亦皆

  • 小沧浪笔谈

    四卷。清阮元撰。此书为作者游记性质的杂记,以“小沧浪”为名是因作者曾游大明湖小沧浪亭的原因。作者自序云:“作居山左二年,发泰山,观渤海,主祭阙里,又得佳士百余人,录金石千余本,朋辈触泳,亦颇尽湖山之胜

  • 五藩实录

    不分卷,八册。清南沙三余氏撰。又名《明末五小史》。记南明王朝福王由崧、鲁王以海,唐王聿键、聿、桂王由榔诸藩事,多载书诏批答。其书虽芜秽庞杂,全无体裁,然间有他书所不载者,于唐藩事尤为详尽,郑成功背父报

  • 北山集

    三十卷。宋郑刚中(1088-1154)撰。郑刚中,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县)人。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颇有政绩,威震境内。初曾为秦桧所荐,后秦桧对其在蜀专擅不满,罢谪桂阳军居住,再谪

  • 周易蜀才注

    一卷。辑佚书,晋范长生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蜀才,不详何人。王俭《七志》云,蜀才为王弼后人;谢异、夏侯该云,蜀才为谯周;颜之推、陆德明以为范长生;张惠言信为王弼后人。今姑从范长生说

  • 续古文苑

    二十卷。清孙星衍(1753-1818)编。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督粮道。于经史、音韵、训诂、文字等均有研究。工篆书,擅诗文,精校勘。著有《尚书今古文注

  • 舒艺室随笔

    六卷。清张文虎(1808-1885)撰。张文虎字孟彪,又字啸山,自号天目山樵,南汇(今江苏南汇)人。隐居不仕。馆金山钱熙祚家三十余年,校《守山阁丛书》、《小万卷楼丛书》等数百种。同治五年(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