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兵学新书

兵学新书

十六卷。徐建寅(1842-1901)撰。徐建寅,一名寅,字仲虎,江苏无锡人。清末科学家徐寿之子。他早年就“素有大志,抱负雄才远略。”壮年时“苦志力学,久而弥笃,博闻强记,无书不读,凡学必精”(张罗澄《兵学新书序》)。曾任山东机器局总办,福建船政提调,驻德使馆参赞,擢直隶侯补道。光绪辛丑二月十二日(1901),因试制无烟火药,不幸殉身,年六十岁。徐氏除撰有此书外,还著有《游欧杂录》、《谈天》,译有《德国议院章程》、《造船全书》等。徐氏遍历欧洲几个军事强国,参观轮船军械各厂,探讨其政治风俗,访其议院及其军操各程式,感慨良深,认识到中国落后挨打,乃是国力不强,不讲求兵学所致,于是发愤研究军事,探求各国新法之精理,汇辑泰西诸书之精华,撰成此书。此书又称《兵法新书》,十六卷,附图三百七十余幅。卷一记哨队官长操兵之法,及一旗之制(练力、持枪、走阵、打靶、队长、行路)。卷二记一旗阵式(阵式、紧队、散队等)、卷三记一旗运用(运用、总纲、住守等),皆述旗哨官长操兵之法。卷四记一营阵式、卷五记一军阵式。卷六、卷七记马兵、炮兵之制。卷八记马步炮合用之法。卷九为挑兵召募、编营集饷、弁兵学、将国学等。卷十为粮饷、衣食之制。卷十一论军械。卷十二论沟墙。卷十三论宿食。卷十四为台路。卷十五为铁路。卷十六为运兵毁路。此书内容丰富,而“不载吉凶占验诸异说”。尤为人称道的是,书中记述了当时先进的军事技术及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铁路、电报等在军事上的应用,大开国人眼界,为古老的中国兵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其它如军事训练、兵役制度方面也多有精辟见解。此书刊布于戊戌维新之时,对于当时的维新变法,尤其是军事改革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此书流布不广,今存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河南省图书馆有收藏。

猜你喜欢

  • 唐宋八大家法书

    十二卷。清姚学经辑。八者是:唐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帖中大小真行具备,兼有历代名人题跋。看上去似乎很精雅。其实,名为八家,实则一家也无。虞世南本来传书甚少,《庙堂

  • 长江图说

    十二卷。清马征麟撰。马征麟,字素臣,怀宁人。《长江图说》同治九年(1870)金陵提署刻本。共十二卷,其以绘图为主,杂说附之篇后。其绘图取法于裴頠制图六体。兹图则用其五,高下一体,所以定崇山峻路之纡徐,

  • 兵镜

    十一卷。清邓廷罗撰。邓廷罗字叔奇,号偶樵,江宁(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顺治中拔贡生,官至湖广荆南道。此书共分三部分。一为《孙子集注》一卷。次为《兵镜或问》上下二卷。三为《兵镜备考》八卷。《孙子集注

  • 天真阁集

    五十四卷。《外集》六卷。清孙原湘(1760-1829)撰。附《长真阁集》七卷。清席佩澜撰。孙原湘,字子潇,号心青,昭文(今属江苏常熟)人。嘉庆进士,改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工骈散文,兼擅书画,诗宗太白

  • 赏雨茅屋外集

    二卷。清曾燠(1760-1831)撰。曾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两淮监运使。曾燠工诗文,诗精转华妙,文仿六朝初唐。著有《赏雨茅屋诗集》、《赏雨茅屋外集》,即《骈体文》、《国朝

  • 平妖传

    见《三遂平妖传》。

  • 公羊问答

    二卷。清凌曙撰。凌曙著有《仪礼礼服通释》、《礼论略抄》、《春秋公羊礼疏》、《公羊礼说》、《四书典故核》、《群书答问》、《春秋繁露注》等。《公羊答问》是对《公羊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大体上以何休《春

  • 四书集解

    不分卷。清朱应麟撰。朱应麟字耕岩,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是书以程朱为本,以吕晚村为次,认为其力辟异端,有功于后学。其他象《四书大全》、《四书存蒙》、《四书浅达》诸书,间或采取一二。所集诸家之解,又

  • 魏三体石经遗字考

    (嘉庆十一年金陵刻本)。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又号芳茂山人。清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著名训诂学家。曾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官至山东督粮道。精研经史文字音韵训

  • 绿溪全集

    五种,六卷。清靳荣藩撰。靳荣藩字介人,黎城(今属山西省)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年间进士,曾官河南新蔡知县。靳氏熟于明史,著有《吴诗集览》,于吴伟业诗中有犯忌之处多为删除,然征引掌故,颇为详博。五种为《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