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门棒喝初编 二编伤寒论本旨

医门棒喝初编 二编伤寒论本旨

《医门棒喝初编》四卷,《二编伤寒论本旨》九卷。清章楠《生卒年不详》撰。章楠字虚谷,会稽(今属浙江)人。因幼年多病而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取众家之长,颇受《叶天士医案》影响。曾到广东、河北等地求医。《医门棒喝初编》成于道光五年(1825)。意在“阐明医理,评论诸家之流弊,以警告后世”,故名。据《郑堂读书志》载:“今观其书,自六气阴阳论,以迄性说,凡二十六篇,冠以条例九则”,“其体例与徐回溪《医学源流论》相似,而综其大旨,总以叶天士《临证指南》为宗。”全书论述中医理论、诊法、内科、外科及痘疹证治,并附有医案。临证部分主要以叶天士、薛雪温病说为基础。尤推崇叶天士之说。其温病理论对王孟英编纂的《温热经纬》一书影响较大。《医门棒喝初集》,有的刊本又作《医门棒喝》,有道光十五年(1835)偁山书屋刻本,同治六年(1867)聚文堂刻本,1925年绍兴墨润堂书苑石印本。《二编伤寒论本旨》有的刊本又作《伤寒论本旨》。章氏认为《伤寒论》词简而义深,理法微妙,难于领会。故撰此书,为“辨别义理,证其讹谬,以其合乎意旨。”故名“伤寒论本旨”。卷一至卷四论伤寒大意、阴阳表里以及六经证治、合病、并病等;卷五至卷七论误治辨证、温病、热病、暑病之源流及证治;卷八至卷九论脉证合参及依条文之序汇集诸方。吴氏推崇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对张仲景之失亦有所抨击,有一定见地。书中篇目依方有执之说,删王叔和撰例,辨脉、平脉不列专篇,而采摘其关于本论内容,列于各病证条下。间采诸家之说,自为之释,其中对温、热、暑、湿论说最为详细。其论诸家之弊,认为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之说,颇为至理。强调伤寒与温病不同,对六经、六气等概念有所阐发,但亦有不尽全面之处,如把温病机械地按四时分类等。此书对阐述《伤寒论》之说有一定作用,亦为后世学习研究仲景之学的参考书。有道光年间偁山书屋刻本。

猜你喜欢

  • 荡寇志

    七十回。清俞万春(1794-1849)撰。俞万春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颖悟,博极群书。文武兼通,弓马娴熟,为一方硕儒。二十岁左右,随父亲到广东任所。嘉庆中叶,适逢徭民起义

  • 水明楼集

    十四卷。明陈荐夫(生卒不详)撰。陈荐夫名藻,字以行,更字幼儒,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人。朱彝尊《明诗综》载作邦藻,而以集中行状考之,《明诗综》误衍一邦字。是集凡十四卷,诗九

  • 几社壬申文选

    二十卷。明徐凤彩等选。徐凤彩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本书前有杨肃序、徐凤彩序、陈子龙《几社壬申合稿凡例》。崇祯三年(1630)以后,杨廷枢中解元,张溥、吴伟业并经魁,所获售者,无不为社局之人。其后温体仁乃改

  • 丁野鹤先生诗词稿

    八种,二十卷。明末清初丁耀亢(1599-1669)撰。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紫阳道人、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明末诸生,入清后,曾任容城教谕。其著作多为诗词及传奇剧本,另有小说《续金瓶梅》,内容荒诞秽亵

  • 心远堂诗集

    十二卷。清李霨(1625-1684)撰。李霨,字景霭,号坦园,据梧居士。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秘书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卒后谥文勤。李霨政务之暇,喜交文人名士,彼此吟

  • 续刑法叙略

    一卷。清谭瑄(生卒年不详)撰。谭瑄,字子羽,嘉兴人。康熙乙酉年(1705)中举人,官至给事中。书中记述了宋、元、明三代的刑法,内容简略,错误较多。该书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当中。此外,还有《学海类编》

  • 凤池园集

    十六卷。清顾汧(1646-1712)撰。顾汧字伊在,号芝岩,北京大兴人。幼勤学能文,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河南巡抚等职。后因事落职,又起用为礼部侍郎,再降为大理

  • 六书古微

    十卷。近代叶德辉(1864-1927)撰。德辉字焕彬,又字奂仿,号直山,又号渔水,别号郋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吏部主事。反对戊戌新政与辛亥革命,被镇压。学博而精,治学一宗许慎、

  • 梁文定公年谱

    一卷。清梁国治(17231786)自述,其子梁承云等续补。国治字阶平,号瑶峰,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卒谥文定。工书法,著有《敬思堂文集》。此谱编者

  • 贲园书库目录辑略

    一卷。张森楷批。张森楷,生平不详,字石亲,籍四川合州。成都严氏曾编有《贲园书库目录》,张氏因之作《分类法》,述其所见而成此书,可作为图书分类之书看待,对子目划分提出了独到见解。有民国十四年(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