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拾遗

十三经拾遗

十六卷。清王朝渠(生卒年不详)撰。朝渠字揆方,号达诠,江西万年(今万年县)人。乾隆四十四年举人,由大挑选义宁州训导,勤于其职,课士有方,升任直隶宁河县知县,兴利除害,培养人材,有循吏之称。生平植品砥行,精研经训,所著除本书外,尚有:《唐五经考证》、《学闲谈》、《需次燕语》、《南唐前人物补遗》、《寓浔稽古录》、《江西通志》、《义宁备征录》、《万年备征录》等。本书采集《十三经》的遗文遗篇,外附《乐》及石鼓的释文。自序称:“朱彝尊《经义考》有逸经三卷,尝取以相校,见其《春秋》只《左传》一条,《周官》罔经曲之别。诸经散逸,弃置咸多,特搜求采择,裒成一书。”用意极好。但其中如夏、商二《易》的遗文,历引《帝王世纪》、李淳风《乙巳占》、李昉《太平御览》、罗泌《路史》、王应麟《玉海》、黄氏《六艺流别》及董斯张之说,《连山》、《归藏》早已亡佚,言者大都不足为据。而《乙巳占》所说姮娥偷吃不死之药而奔月,《路史》所载共工人面蛇身红发、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尤其涉于荒诞。《诗》遗篇所录文王、成王、穆王的歌诗,虽然见于《琴操》、《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但其诗与《三百篇》毫不相似。以此补经,真有狗尾续貂之感。有嘉庆五年刻达洤就正编本,豫章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嘉兴府志

    ①十六卷。清吴永芳修,钱以垲纂。吴永芳字椒堂,汉军正蓝旗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知嘉兴府。在任时常商议建孔庙,未行。雍正三年(1725)增祀,满足其请求,创建鸳湖书院,置膳田,建学校,挖浚城河,重

  • 新本郑氏周易

    三卷。清惠栋(1697-1758)编。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惠士奇次子,因其父号红豆先生,人称其为小红豆先生。幼年曾随父视学粤东,后家道中落,授徒自给,常陷于饥寒。为清代著名学者,

  • 伏敔堂诗录

    十五卷。《续录》四卷。清江湜(1818-1866)撰。江湜字持正,一字弢叔,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自幼家贫,早年入县学后,屡试不第,曾为幕僚。咸丰十年(1860)得彭蕴章资助,循例纳粟为县尉,候补于

  • 游南岳记

    ①一种,清金之俊撰。金之俊(1593-1670),字岂凡,又字彦章,号息斋。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明亡,降清,仍任原官。曾疏请下蠲租诏安抚民心,并荐明官丁启睿等多人。顺治二年(1645),条陈疏通

  • 古今通韵

    十二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生平见“越语肯綮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是: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

  • 名迹录

    六卷 附录一卷。明朱珪编撰。朱珪,明初崑山(今属江苏)人,字伯盛。珪善篆籀,工于刻印,又工于摹勒石刻。《名迹录》是他生平所刻的汇集。汉代碑刻,多不载撰写人、书写人和刻工的名字。自魏受禅碑载有邯郸淳撰文

  • 玉篇残卷

    陈顾野王撰。参见《重修玉篇》。①五卷。这是清光绪初年遵义黎庶昌出使日本时所见到的古本《玉篇》残卷。起初在东京柏木探古处见到以下四卷:第九卷“言”部至“幸”部共22部、第十八卷后半“放”至“方”部共12

  •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

    五卷。章冲撰。章冲,字茂深,湖州吴兴(今属浙江省)人,祖籍建州浦城(今属福建省)。章祐曾孙,叶梦得之婿。官朝散大夫,孝宗淳熙(1174-1189年)中尝知台州。叶梦得精于《春秋》之学,章冲亦究心于《左

  • 东坡年谱

    一卷。宋王宗稷撰。是为苏轼的首部年谱。王宗稷字伯言,五羊(今地不明)人。生卒年不详。自称绍兴十年(1140)随外祖守黄州(今湖北黄冈),到郡后首访东坡先生遗迹,思诸家诗文皆有年谱,独此尚阙,故作是谱。

  • 仁端录

    十六卷。明徐谦(生卒年不详)撰。陈葵删定。又名《仁端录痘疹》。徐谦字仲光,号澄观,嘉兴(今属浙江)人。陈葵字尽夫,武水(今属山东)人。此书专论痘病诸法。徐氏认为治痘应分明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