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午梦堂全集

午梦堂全集

十五卷。明叶绍袁(1589-1648)编。叶绍袁字仲韵,别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早负才名,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因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明亡后,他弃家为僧,号粟庵。其妻沈宜修(宛君)是女诗人,他的五子三女也都工诗能文。著有《叶天寥四种》,其中包括《叶天寥自撰年谱》、《天寥年谱别记》、《甲行日注》等。此集为崇祯九年(1636),沈宜修死后,叶绍袁辑集一门之作。首《鹂吹集》二卷附《梅花诗》,为绍袁室沈宜修作。次《愁言》并附一卷,为绍袁长女纨纨作。纨纨字昭齐。《返生香》并附一卷,绍袁季女小鸾作。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次《有旻遗草》并附一卷,绍袁仲子世称作。世称字声期。次《窈闻》一卷续一卷、《征仙录》,绍袁悼小鸾作。次《伊人思》一卷,绍袁室宜修选同时名媛诗文作。次《秦斋怨》一卷,绍袁悼其室宜修作。次《屺雁哀》一卷,绍袁辑诸子吊兄弟女兄弟作。次《彤奁续些》二卷,绍袁辑诸名媛吊纨纨、小鸾两女,及己悼两女作。此外有《灵护集》一卷,绍袁三子世俗作。世俗字威期。《鸳鸯梦》一卷,绍袁次女小纨作,小纨字蕙绸。《琼花镜》一卷,绍袁为小鸾《征仙》追影作。《征仙录》今不传。或即《琼花镜》之异名。凡十二种,盖各种先后陆续付刻,汇印多少,故不相同。乾隆二十三年(1758)绍袁四世孙桓椿,重行选刊八种,后有跋称;先虞部公手定十二种付梓,曰《午梦堂集》。丙子(1756)秋,杜门习静,补其缺,订其讹,共得《鹂吹》、《香雪吟》、《伊人思》、《愁言》、《鸳鸯梦》、《返生香》、《窈闻》、《窈闻续》八种,阅再寒暑而告竣。其《灵护》、《有旻》、《续些》、《秦斋怨》四种,以语多悲寂置之。是当时所行全集,无《屺雁哀》、《琼花镜》,而所谓十二种者,较之崇祯刻本,乃分《窈闻》、《窈闻续》而二之。《香雪吟》即梅花百咏,原本附《鹂吹》之后,而此亦别为一种。以旧本十二种数之,实只六种。而所据本多《鸳鸯梦》一种。宣统三年(1911)绍袁裔孙德辉参校崇祯、乾隆两本,编次付刊。其《琼花镜》一种,乃道光末年吴江县知县宛平王寿迈所辑《砚缘录》汇刻本。后有绍袁八世孙乃溱跋,称为《午梦堂集》之一种。不知崇祯、乾隆两刻,何以未及列入。有观古堂刻本。

猜你喜欢

  • 南疆逸史

    五十六卷。清温睿临撰。温睿临,字邻冀,一字令贻,号哂园,浙江乌程(今吴兴)辑里人,康熙己酉科(1705)举人。他博赅群书,谙熟历史,与万斯同(季野)交谊甚厚,在清廷开明史局时,温氏也正在北京,而万斯同

  • 月满楼诗别集

    八卷。清顾宗泰著。顾宗泰字景岳,号星桥,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官高州知府。工诗文,家有月满楼,著有《月满楼集》。是书凡八卷,大体可分三部分,即咏史诗,宫闱诗和遣怀诗。其中咏史诗包括晋十六国,北齐、五代

  • 诗经去疑大全

    八卷。清王文烜撰。王文烜字遂升,上元(今江苏省江宁县)人,生卒年不详。从此书自序中可知他是康熙、雍正年间人,以教书为业,为诸弟子讲解经义,因此,次第编辑五经讲义、先辈毛诗讲说,编订成此书。此书把《朱子

  • 新学伪经考

    十四卷。近人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工部主事。组织领导了爱国维新运动,失败后

  • 元丰九域志

    十卷。王存等奉敕撰。王存(1023-1101),字正仲,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省)人。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历三馆。神宗元丰年间,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 芸晖馆稿

    十四卷。明茅翁积(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茅翁积,字稚延,浙江归安(今吴兴)人。生卒年不详。副使茅坤之子。其性豪荡不羁,以任侠自负。故所作多文酒燕会之词。是集凡诗十卷,文二卷,乐府二卷,而以行状、墓

  • 张水南集

    十一卷。明张衮撰。张衮,字补之,江苏江阴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在谏垣时,颇多建白。嘉靖中,倭扰东南,衮家居危城中,曾驰书政府,上御倭五事。该集有诗二卷,文九卷

  • 复社姓氏传略

    十卷。清吴山嘉(生卒年不详)撰。山嘉字愚甫,江苏震泽(今属吴江县)人,县学生。其五世从祖吴诩与孙吴涫等为复社创举人。山嘉多方搜集:共得一千二百余人。卷首有复社事略。现有道光十一年(1831年)刊本。

  • 江湖后集

    二十四卷。宋陈起(详见《江湖小集》)编。以刻《江湖集》得名。然书刻非一时,版非一律,故世所传者面目不一。收入《四库》时,以《永乐大典》本为准,参校各家本增删编次而成。原书次第混乱,体例舛错,有其人已见

  • 考订竹书纪年

    十四卷。清雷学淇撰。学淇字瞻叔,清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嘉庆进士,官山西和顺、贵州永从县知县,通经史,好为讨论之学,兼精天文历算。著有《考订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义证》、《夏小正经传考》、《古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