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厘正按摩要术 鬻婴提要说 痧喉正义

厘正按摩要术 鬻婴提要说 痧喉正义

《厘正按摩要术》四卷,《鬻婴提要说》一卷,《痧喉正义》一卷。清张振鋆(生卒年不详)撰。张振鋆字醴泉,原名筱衫,别号惕厉子,宝应(今属浙江)人。光绪年中为校官,颇有医名。《厘正按摩要术》一书为推拿按摩专书。张幼樵等校订,刊于光绪十四年(1888)。是在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基础上,经进一步校订、增补而成,故名“厘正”。卷一为辨证,重在诊法,除收录四诊八纲诊法,尤侧重小儿望诊,并载胸腹按诊法,后者为同类文献中罕有者,体现了诊法方面的发展;卷二论立法,包括按、摩、掐、揉、推、运、搓、摇等八种手法,以及针灸、淬、砭、浴、慰、汗、吐、下等近三十种治疗方法;卷三论按摩取穴原则,强调八纲辨证与循经取穴的重要性;卷四收录二十四种小儿常见病的治疗经验及多种内服与外治方药。此书详于辨证、立法、考穴,且以手法见长,每一手法均绘之以图,弥补文字上的不足。所有论述几乎都附有文献出处。张氏于此书删繁精简,重加厘订,博采古今医籍加以疏证。较之周氏原书,内容丰富,且多所发挥。故此书对临床按摩及文献研究均具实用价值。《痧喉正义》一书刊于光绪十五年(1889)。汇集清代喻嘉言、叶天士、王孟英、吴鞠通、余师愚等二十余家有关疫证、痧证、喉证的理论与经验,分为二十九篇。由于各家观点瑕瑜互见,张氏力为辨析,每篇均加注按语,评论各家得失,使后学明辨是非,有所遵从。书中持论公平,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切于实用,于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鬻婴提要说》广集古今医籍奥旨,荟萃诸家名言、保婴方法,为预防医书。约七千余字。内容包括对乳母选择、婴幼儿饮食调护、常见疾病简易治法等。多择录古人儿科著述,后附音释。内容简洁,切于实用。有《述古斋医书》三种本(即光绪十五年(1889)张氏家刻本)。

猜你喜欢

  • 露书

    十四卷。明姚旅(生卒年不详)撰。姚旅,号园客,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四卷,其中分核篇二,韵篇三,华篇、杂篇、迹篇、风篇、错篇、人篇、政篇、籁篇、谐篇、规篇、枝笔、异篇各一,

  • 春秋三传谳

    二十二卷。宋叶梦得(详见《春秋传》)撰。知唐啖助、赵匡及宋孙复一反汉晋以来尊经重传之传统,提倡弃传求经,直于经寻求《春秋》大义,此风影响了整个宋代经学。叶氏亦受其影响,故此书摘抉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

  • 桔录

    三卷。宋韩彦直撰。韩彦直,字子温,韩世忠长子,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曾奉命使金,守节不屈。后以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以光禄大夫告老辞官,卒封

  • 孤忠录

    二卷。清末袁祖志(生卒年不详)辑。祖志,江苏上元人,袁枚曾孙,官上海知县,殉刘丽川之难。该书记吴可读尸谏始末。穆宗崩,无子,论序本有当立者,然两宫太后舍之而别立德宗,可读以为未合祖制,故以死谏。现有光

  • 华岳图经

    二卷。清蒋湘南撰。蒋湘南,字子潇,河南固始人。《华岳图经》清刻本,共二卷。兹篇全用古地理家法。山有支干,水有脉络。不同游记,点缀风景。夫图经之名,始见隋书经籍志。盖地理以图为主,图之注,即经。古人为学

  • 海东金石文字记

    四卷。琐记一卷 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本书为翁方纲晚年所作。书中著录新罗、百济、高丽等海东诸国自中原陈、唐至明以来石刻。第一卷,陈、唐;第二卷,唐、后梁、后周;第三卷后晋、辽、金、

  • 中庸衍义

    十七卷。明夏良胜(1480-1538)撰。夏良胜字于中,南城(今属江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任吏部考功员外郎、南京太仆寺少卿等职,后为仇家所陷,谪戍辽东。著有《东洲初稿》等书。此书嘉靖间夏

  • 初学集

    一百一十卷。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撰。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敬他老人、东涧遗老。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明万历进士,官礼部右侍郎。入清官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

  • 滕县志

    ①十卷。清黄浚修,王特先纂。黄浚号秀宗,歙县人,贡生出身,康熙五十二年(1713)任滕县知县。王特先,邑人。黄浚掌滕县后,正逢兖州知州金一凤欲修郡志,征各州、邑各辑新志,于是黄浚询诸父老,谋之绅士,以

  • 毛诗述正

    二十八卷。清张其焕撰。其焕字柏龄,湖南长沙人。生平及事迹均无考。是编体例严谨有序。征引浩博有据。诗文之下,首列辑诂一门以训诂名物。次列汇说,广泛采录旧说以疏解诗意。再列微辞,从字面文义入手推求古人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