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医案按

古今医案按

十卷。清俞震(1710一?)撰。俞震字东扶,号惺斋,嘉善(今属浙江)人。性敏慧,自幼博览群书,兼工吟咏。后因多病,转攻医学,师事金钧(字上陶),得其秘奥,医病多获良效。俞氏广泛收集历代诸家方案,上至仓公,下至清叶天士,共六十余家,辑成此书。卷一至卷八为内科杂病;卷九为女科;卷十为外科和幼科。俞氏所编病证,基本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医案一千零六十余则,按语五百三十余条。每证之下,列各家医案,并对部分医案附注按语。按语对各家学术思想,析其异同,褒贬分明,结合临床经验,析疑解惑,指出辨证施治关键所在。书中取江瓘《名医类案》中部分医案,并参录其他有关医学著述,间或收采诸史传、说部、杂著中医案之有新意或立奇法者,以广读者见闻。所选医案一般以脉证俱全,辨证详明,有议论有发明者为依据。名医治奇病有奇验者,必亲眼目睹始载入其书,不以传闻为据。分证为类,每类多少不拘,以有心得为主。体例十分精慎,广载异闻,颇能启人智慧。俞氏此书,博中求约,每证酌采精要之案,或有同证异治,必发明其殊途同归之意,彼此参证以求真谛。于伤寒温热两病,剖析尤为精微,多为俞氏心中所悟。按语多注重说理,概括性强。对辨证治法,能“辨其真伪,别其是非,析其同中之异”,指出证治要领和案例特色。俞氏认为学习医案著作,能给医者治法之“巧”。他曾说:“名医能审一病之变与数病之变而曲折以赴之。操纵于规矩之中,神明于规矩之外,靡不随手而应”。说明医生临证须多读医案,掌握若干巧治治法,以丰富治疗手段,提高临床实效。俞氏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此书在同类著作中具有较高水平,为研究前人医案较好的参考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光绪九年(1883)重刻吴江李氏藏版,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天学初函

    五十二卷。明李之藻(详见《宫礼乐疏》条)编。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初来中国之时,士大夫对他们的博辨之才甚为钦佩,纷纷趋附。李之藻、徐光启等更为甚者,他们一方面向利玛窦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另一方面及时将西方

  • 大学正业

    一卷。古本大学条说 一卷。古本大学引证 一卷。清恽鹤生撰。鹤生字皋闻,江苏阳湖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官至金坛县学教谕。是书首有自序。次古本正文,次正业节解,次条说,次引证,大抵抉择汉唐宋及

  • 古今通韵

    十二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生平见“越语肯綮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是: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

  • 泾县方言考证

    近人胡韫玉撰。对所辑安徽泾县一带方言词,大多依《说文》等字书辨正字形词义,依韵书注明音读,并据群籍探究本源,颇丰富而有条理。初载于《国学汇编》第二、六、十一册,后汇辑成书,有国学研究社排印本。

  • 砚炉阁诗集

    五卷。清冷玉娟(1662-?)撰。冷玉娟,字珊珊,自署人间业者。山东莱阳宋氏家人子。清初诗人。初入周西斋家为女乐,教之学诗,得千余首。康熙十五年(1676)年,冷玉娟年满十五岁,嫁给吴川知县胶州宋世远

  • 隆平县志

    九卷。明陈所学纂。陈所学,江南太湖(今属安徽太湖县)人,曾任镇江府训和隆平知县。万历十六年(1588)隆平县令林天秩创修县志。崇祯二年(1629)陈所学任知县后,“乃踵前志续葺之”,历二月而书成。明崇

  • 平养诗存

    二卷。附《平养联存》一卷。清王补(见《平养文待》条)撰。此诗集共二卷,附录《平养联存语》一卷。王补颇能古文,且功力尤深,然诗却非其所长。如《涟水舟中口占》:“惊洲得读咏史诗,不灭义山与微之,琳琅千首未

  • 春秋体注

    三十卷。清林云铭撰,汤庆荪补订。云铭字西仲,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徽州通判,著有《楚辞灯》、《庄子因》、《挹奎楼文集》、《吴山音》等。该书前有乾隆癸丑(1793)汤庆荪自

  • 诗义求经

    二十卷。清艾畅撰。畅字至堂,江西东乡人,生平不详。畅与尹继美同时,同治《诗经》,其书似尚不如继美之善。畅尝序继善《诗管见》云:“如简兮,如君子阳阳等篇,岂有一家道著。即二南之南字,亦自汉至今无人认得,

  • 江宁县志

    ① 十卷。明王诰修,刘雨纂,管景等增修。王诰,清江人,隆庆间举人,官太仆寺丞,正德十四年知江宁县事。刘雨,字润之,江宁(今南京)人,明正德间贡生。正德皇帝南巡至应天府,索看县志,知县王诰奉命限期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