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玉图谱

古玉图谱

一百卷。作者不详。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古代各种玉器。旧本题宋龙大渊等奉敕撰。《宋史·艺文志》不载此书,他家著录者也不曾涉及。尤袤《遂初堂书目》有谱录一门,但也无是书之名。元代朱泽民《古玉图》也未谈曾见过此书。是书前列修书诸臣职衔,以史传考证,错谬之处不胜枚举。是否为龙大渊等撰,可疑之处有十二点:一、按宋制,凡修书处有提举、监修、详定、编修诸职名,从无总裁、副总裁之称。二、龙大渊本为武官,不应领修纂之事,况目龙氏于乾道四年去世,此书作于淳熙3年,其时龙氏已去世九年。三、修纂者中宇文粹中列衔为翰林直学士,考南宋《馆阁录》及《翰院题名记》,从乾道至淳熙年间根本无有此人。四、是书前列的主要编纂者曾觌,绍兴年间为建王内知客,后加少保、醴泉观史,而是书对曾氏列衔仅称检校工部侍郎,考《宋志》,书中只有检校尚书,从无检校侍郎的职衔。五、是书前列的主要编纂者张抡,《武林旧事》称知阁张抡,是个武官。而是书列其衔作“提举徽猷阁”,与张抡所任职衔不符,显然是因知阁而附会的职衔。六、是书前列主要编纂者张青,称其职衔为提举皇城司事,考《宋志》,皇城司只有干当官,无提举之名,其职衔与《宋志》不符。七、是书主要编纂者士禄列衔称带御器械忠州防御史、直宝文阁,主要编纂者叶盛列衔称带御器械汝州团练使、直敷文阁。这二人所列职衔均为武职,然而直阁为文臣贴职,南宋没有文臣加武职之例。八、宋南渡之后没有礼仪院之名,可是书主要编纂者钱迈选却列其职衔称太常礼仪院使,可谓无中生有。九、《书画谱》引陈善《杭州志》载刘松年于宁宗朝进《耕织图》,皇帝赐与金带,是书作于淳熙初年,距宁宗即位尚有二十年,已云赐金带,可见谬误之甚。十、《绘图宝鉴》称是书主要编纂者李唐官成忠郎、画院待诏,而此书却列其官职为儒林郎,官职不符。况且李氏时年已近八十岁,淳熙至建炎五十年,李氏不应尚在。十一、《画史会要》称是书主要编纂者马远为光宁朝待诏,陈善《杭州志》称是书主要编纂者夏圭为宁宗朝待诏。今淳熙初已有其名,时代不符。十二《宋志》枢密院无都事,工部无司务,文思院只有提辖、监管、监门诸职,没有掌院之名,与是书所列之职衔种种不合。总之,以上种种背谬之事,完全可以证明是书为后人假托无疑,究竟何人假托已不可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内府藏本列为存目。现存有乾隆四十四年江氏刊本,孙渊如有旧钞宋时原进官本三十二册。

猜你喜欢

  • ■仙神隐书

    四卷。明朱权(1378-1418)撰朱权是明太祖第十七子,初封于大宁,自号臞仙,世称宁献王。燕王起兵,他以兵相助,成祖即位,徙封南昌。永乐初年,削藩。遂筑精庐一处,读书鼓瑟其中,日与文士交游。博学多智

  • 情天宝鉴

    见《情史》。

  • 抗言在昔集

    一卷。清沈冰壶(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沈冰壶,字心玉,(一作玉心),号梅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岁贡生,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冰壶喜博览,熟精于史,其诗善于论古。是集皆咏

  • 无求子伤寒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

  • 神应经

    一卷。明陈会(生卒年不详)撰。刘瑾补辑。陈会字善同,号宏纲。精于针灸。著有《广爱书》、《全身百穴歌》等书。刘瑾字永怀,号恒庵。此书为所进御书。当在正德年前撰成。此书取《全身百穴歌》其中部分内容,增补刘

  • 三国志辨疑

    三卷。清钱大昭(详见《汉书辨疑》)撰。《三国志辨疑》自序中说明著书意旨。说三国鼎立,互相诋毁,列国虽有史录,写魏详、吴略、华曹陋蜀,实可各自作史等等,过去作《两汉书辨疑》有所得,近日又对《三国志》进行

  • 高苑县志

    八卷。清宋弼纂修。宋弼字采臣,江南华亭人(今上海松江县),拔贡出身,康熙六年(1667)任高苑县知县。《高苑县志》,创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葛臣,再修于万历年间冯文盛,此志为三修。康熙十二年,宋

  • 法书要录

    十卷。唐朝张彦远(生卒年不详)撰。张彦远,约生于元和十年前后,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据《三祖大师碑阴记》和张彦远之先祖张嘉贞“相玄宗”,其子延赏“相德宗”,延赏子弘靖“相宪宗”,弘靖子文规,文

  • 韫山诗稿

    六卷。清朱凤森(1776-1832)撰。朱凤森,字韫山,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嘉庆进士。著有《韫山六种曲》。韫山诗原共九卷,旧刻于京师。然岁久散佚。今分体编为六卷,拟古及乐府各体一卷一百一十首;五古一

  • 庄子

    十卷。战国时庄周(前369?-前286?)撰。庄周,后世尊称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或说安徽蒙城)人。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同时而稍晚。据史料记载庄子年青时在蒙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