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经服纬

古经服纬

三卷。清雷鐏(生卒年不详)撰,子雷学淇(1739-1829)笺。雷鐏,字宗彝,通州(今河北通县)人,官至崇仁县令。雷学淇,字瞻叔,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山西和顺县改贵州永知县知县,未几即已亲老告归。雷学淇著述颇丰,除《古今服纬》外,还有《九经集解》九卷,《夏小正经传考》二卷,《本义》四卷,《考竹书纪年》十四卷、校辑本二卷,《古今天象考》十二卷会图说二卷,《亦嚣嚣斋经义考》及文三十卷。《古今服纬》考古今服饰,以为自古帝王统治天下,莫不立威严,明礼制,上下有别,天下各安其分,子服饰等级分明尤甚。先秦管子治齐时,明令人君服文有章,命士止于带缘,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得服长卷貂。至汉,服饰等级制被破坏,“庶民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贾谊《上汉文帝书》)至唐宋,等级制日衰,“服制不修,天下奢靡,庶人皆绣采,优伶得貂卷,而上下之分乱矣。”(引文出处同上)雷鐏感慨古今礼制日坏,希有所发扬,故作《古经服饰》三卷,悉举古经三文,为之条理疏通,起于冕弁,以及服制之等,终于丧服之制,原原本本,为之说明。其子学淇为之笺注,博引诸经,以至汉唐以来注家之说,予以恰当取舍,力驳治经之伪言,订证旧训之讹误。如分别绞衣缟衣之不尽用帛,缟冠之不用生绢之类,于古义尤多发明。是书收入《畿辅丛书》,有清光绪五年(1879)定州王灏谦德堂刊本,《古经服纬》三卷后附《释问》一卷。其后又有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937年《丛书集成初编》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经义正衡叙录

    二卷。清雷廷珍(1854-约1893)撰。廷珍字玉峰,贵州绥阳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曾在贵阳经世学堂主讲经术文学,又主持笔山书院讲席。廷珍拟著《诸经正衡》,此二卷,仅为其叙录。大旨分经义为

  • 好古堂书目

    无卷数。清姚际恒编。此为家藏书目,依四部编排,不附解题,前冠康熙五十四年(1715)姚之骃(1696-1766,姚际恒侄)序,后附《好古堂收藏宋元版本书目》。经部十二类:经总、易、书、诗、春秋、三礼、

  • 秕言

    四卷。明郑明选(生卒年不详)撰。郑明选,字侯升,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一作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南京刑科给事中。移疾归卒,著有《秕言》等。此书共四卷,皆为考证之

  • 沈氏经学六种

    二十卷。清沈叔撰。沈叔,生卒年不详,字和甫,江苏常熟人。一生致力经学研究,所得甚少。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是一本汇释群经音义的专书,采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兼载诸儒训诂之异同。宋人将《经典释文》散

  • 诗笺别疑

    一卷。姜宸英(1628-1699)撰。宸英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清代文学家,明末诸生。少工举子业,兼善诗古文辞。屡踬于有司,而名达禁中。叶方蔼总裁《明史》,荐充纂修官。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

  • 说文新附通谊

    二卷。清毛际盛撰。参见《说文述谊》。钱大昕尝云:“《说文新附》,徐鼎臣奉诏增入,非得已也。如‘经典通用某’,‘古通用某’,皆示有不必附之意,有业自纠正者。”毛氏本其师钱氏之说,对《新附》字博引古籍,加

  • 诗经申义

    十卷。清吴士模撰。士模字晋望,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此书略于训诂考订而详于诗义引申,以《诗序》为宗,而于后世学者之说,则多取清李光地《诗所》。卷首有李兆洛序,称士模少壮嗜学,至老弥笃,沉潜于程朱,而

  • 可如

    六卷。明董德镛(生卒年不详)撰。董德镛,字孔昭,鄞县(今浙江省鄞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内容取禽、兽、鱼、虫之事,合于忠、孝、节、义者,分类摘录,共六卷,六十三门,每门又各为标目,其首皆冠以“可如

  • 虚舟抚历朝法帖

    十六卷。清代许氏刻王澍之书。王澍为清代书家,字虚舟。王澍墨迹,为周以动旧藏。此帖所收是王澍临古帖,其临历代诸家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徐浩、李阳冰、陆柬

  • 连江县志

    ①十三卷,首一卷。清戚弢言纂修。戚弢言,曾任连江县知县。宋嘉定间,陶武曾修邑乘。元延祐间,李荣再修。然其书皆久佚矣。戚弢言莅任后,采访间俗,恒以文献无征,锐意修辑志乘。广征博采,遂成此志。乾隆五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