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可园诗存

可园诗存

二十八卷。清陈作霖(约1890前后在世)撰。陈作霖字伯雨,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元年(1875)举人,卒年八十四岁。《可园诗存》共收古、近体诗一千六百七十余首,首卷曰《烬余草》,依次为《泛梗草》、《观濠草》、《浮淮草》、《泛湖草》、《京江草》、《喜闻草》、《息影草》、《上计草》、《课圃草》、《倦游草》、《冶簏草》、《祥琴草》、《旷观草》、《石城草》、《盛山草》、《蟠园草》、《近游草》,末二卷曰《蠹窠草》。集中之诗所作时间始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终于宣统二年(1910),记叙了陈作霖一生经历,可把诗集当作其年谱看。其诗境发生过三次变化:少年时期谈经咏史、即景言情;青年时期遭逢太平天国时的战乱,诗情为之一变,长歌告哀,幽忧抑郁,《感事新乐府》九首、《哀江南后曲》、《江南总统行吊将军门国梁》等诗都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壮年时期恰值“同光中兴”,他醉心科举,角胜名场,诗风又为之一变,《上计草》中的诗篇,就是光绪初年两应礼部试所作;进入暮年,屡试不第,遂淡泊进取,诗境再变,其内容多写超然物外之情,寄意山水之兴,时有讽喻之吟,登临之作。如《蔡村早发》:“上书已报罢,倚闾望我归。驱车出都门,不敢稍迟回。”七律《述怀》有句云:“三春芳草牵情切,几辈黄粱入梦酣。”都是这一心情的流露。语言轻巧平实,感情纡徐恬淡。有宣统庚戌江宁陈氏刊本。又有1919年铅印本。

二十八卷。附《可园词存》四卷。陈作霖(1837-1920)撰。陈作霖,字雨生,又字伯雨。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后经春闱三试,被放南归,自此便息影家山,淡于进取,研读文史,潜心著作。曾任江宁府志局分纂,主讲各书院。晚年曾助徐世昌编辑《晚晴簃诗词》。主要著作有《可园诗存》、《可园文存》、《可园词存》、《寿藻堂文集》等。《可园诗存》首卷名《烬余草》,其次依序为《泛梗观壕》、《浮淮泛湖》、《京江喜闾》、《息影上计》、《课圃倦游》、《冶麓祥琴》、《旷观石城》、《山蟠园近游》,最末为《蠹窠草》。起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终于宣统二年(1910),共收古近体诗一千六百七十余首。陈作霖自序谓己年才龆龀,即喜为诗,平生诗境三变,此天运之所为,人事即因之以异。上无宗派之别,下无门户之分,适成为可园之诗,而一生之阅历寓焉。《可园词存》四卷为《炙簧新谱》、《琴心阁忆语》、《洗红簃忧词》、《花枝楼梦吟》,共词一百二十八阕。其自序云:“六十以后始学填词,家国伤心,寄情楚些,肠回堪诉,律细未谙,过而存之,聊自怡阅而已。”有宣统庚戌(1910)江宁陈氏刊本。

猜你喜欢

  • 杭州艺文志

    十卷。清吴庆坻撰。吴庆坻(约1839-1899),钱塘人,生平不详。该志出自《光绪杭州府志》,光绪五年(1819)知府龚嘉俊主持修撰,吴庆坻编纂,历十二年成稿,未曾刊刻,即告流失散佚。后杨复从杭州抱经

  • 天都阁藏书

    二十五卷。明程允兆(生卒年不详)编。允兆,字天民,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不详。允兆富藏书,取天都山以为其阁名。书成于天启七年,版式全仿闵景贤的《快书》。所录自《钟嵘诗品》以下共十四种(《北京图书

  • 春秋别典

    十五卷。明薛虞畿撰。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百家,皆三氏所未录。间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采其全。所以作者略仿《左传》之例,分十二公以统其世,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书

  • 春秋阐旨

    二卷。清蔡遴元撰。遴元,浯溪(今湖南祁阳)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主要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及孔子“笔削之旨”。有清乾隆辛亥(1791)刊本。

  • 三传折诸

    四十四卷。张尚瑗(生卒不详)撰。张尚瑗字宏蘧,又字损持,吴江(今属江苏)人,清代经学家。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兴国知县。张尚瑗曾师从朱鹤龄,治《春秋》经传之学。朱氏曾作《读左日钞》,张氏仿其师作《三传随

  • 贻古堂帖

    四卷。清万宝汇其伯父万德新、其父万永锡之书。万宝字一楼。官榆林兵备道,时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石置于西安碑林,欲使其广为流传。万德新字考严,书一卷;万永锡字尔亭,书三卷。二人同学张得天之体。张得

  • 说文浅说

    一卷。清郑知同(生卒年不详)撰。知同字伯更,贵州遵义人。郑珍之子。著作尚有《说文本经答问》、《说文逸字附录》、《说文商议》等。是书为释六书条例而作,又题为《六书浅说》。其说较王筠之说简略得多,较江声之

  • 洙泗考信录

    四卷。余录三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大名(今属河北)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等县知县,精通经史之学,开近代疑古风气之先。著有《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

  • 两罍轩彝器图释

    十二卷。清吴云撰。吴云,详见《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条。吴云少从张廷济、徐渭仁等游,留意金石之学。所藏彝器百余,皆图其形式,释其文字。卷一、二为商器,卷三、四、五、六、七、八为周器,卷九为秦、汉器,卷

  • 毛诗析疑

    十五卷。清王嗣邵(生卒年不详)撰。嗣邵字协之,鹿邑(今河南省鹿邑县)人,著有《目耕堂笔记》等著作。此书大旨,以为毛公作诗传,先撮举此诗大旨,如赵岐《孟子注》之有章旨,此即是序,序是毛公所撰,并不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