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侯氏注
三卷。辑佚书,唐侯果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侯果生平事迹不详,《唐书》儒学传褚无量传内有“国子博士侯行果”。马国翰认为行果乃其字,果为其名。《唐书·艺文志》不载此书。马氏据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辑为三卷。今有玉函山房本。
三卷。辑佚书,唐侯果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侯果生平事迹不详,《唐书》儒学传褚无量传内有“国子博士侯行果”。马国翰认为行果乃其字,果为其名。《唐书·艺文志》不载此书。马氏据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辑为三卷。今有玉函山房本。
四卷。清朱昌寿撰。朱昌寿字西泉,浙江省仁和县人。此书乃朱氏据家藏秘册及世所罕传诸图,略为校勘而成。其第一卷为易义例。包括互卦说、变卦说、之卦说、反对卦说、旁通说、爻辰说、元吉大吉解、贞悔解、贵贱考、爻
五卷。清王九龄(?-1709年)撰。王九龄,字子武,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年不详。王顼龄之弟,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九龄为人恬静有雅量,其诗才思富艳,辞采飞扬。此
二卷。《补遗》一卷。宋洪炎(约1108年前后在世)撰。洪炎,字玉父,南昌(今江西南昌县)人,生卒年不详。元祐末(1093)进士,官至著作秘书少监。炎与兄朋、刍、弟羽号曰“四洪”,皆黄庭坚之甥,受诗法于
三卷。元朱希晦撰。希晦生卒年不详。乐清(今属浙江)人。至正末,隐居瑶州,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游咏雁山中,时称“雁山三老”。明初被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此集为其子豳所编,天台鲍原宏序。正统中,其裔孙元
一百二十二卷。明陈仁锡(1579-1634)编。陈仁锡字明卿,号芝台。长洲(江苏苏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七年,因忤魏忠贤而被削职为民。崇祯初复召,官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系辞十篇书》等多部
十六卷。明黎民表(约1549年前后在世)撰。黎民表,字惟敬,自号瑶石山人。从化(今属广东省)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授翰林院孔目,历吏部司务,官至河南布政使参议。民表好读书,诗与
三十卷。宋胡寅(1098-1156)撰。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胡安国之侄,收为养子。宣和间进士。靖康初,荐为秘书省校书郎。曾从杨时学。历官起居郎,迁中书舍人。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卒
七卷。清魏源(1794-1857)撰。生平(见《古微堂外集》条)此编共文九十篇,乃源集之初刻。宣统元年(1909),长沙黄象离又别搜辑源遗文为此刻所未载者共三十余篇,重加编次,定为八卷,由上海国学扶轮
①八卷。清王时炯修,牛翰垣纂。王时炯字晋予,号万元,广东乐会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四十六年(1707)任定襄知县。按定襄旧志,创修于明万历七年县令安嘉士,其后万历四十四年县令王立爱增修,
二卷。晋代释道安撰。道安生平事迹详见《人本欲生经注解》辞条。《四阿含暮抄解》旧不题撰者姓名,只称符秦沙门鸠摩罗佛提等译。该书序言题称有悬数悬事。以三法层层说解善恶无记之法,把法善称之为德,以合四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