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孔义集说

周易孔义集说

二十卷。清沈起玄(1685-1763)撰。沈起玄字子大,江苏太仓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光禄寺卿。乾隆十三年(1748)以疾告归,杜门读书。历主钟山、济南、扬州、太仓诸书院。此书认为十翼是夫子亲手所作,又未经秦火,其书独完,因此学《易》者应当以孔传为主。因取明代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于古今说《易》各书,无所偏主,只要含于孔传者则取纳,其编次则仍按王弼本,把《彖传》、《象传》放在经文下面。说易丧未丧失,与古本之复不复没有关系。王氏以传附经,亦可供观玩。只有《大象传》常常另自起义,《文言》则引伸触类,用以阐发《周易》的含义,均不能附于本卦,故别出之。前列三图,一是八卦方位图,一是乾坤生六子图,一是因重图,均根据《系辞》、《说卦》之文。至于河图、洛书、先天、后天、方圆之图,便称这是陈、邵之易,并非夫子所本有,一概删掉,颇能扫除纷纭错杂的陋习。其中亦多能推验旧学、引发新义。如乾《彖传》“大明终始”王注程传朱子,均没有确切解释。起玄独取侯行果“大明,日也”之说,而以晋《彖传》的“顺而丽乎大明”,《礼记》的“大明生于东”作证据,解经颇有根据。观卦六三九五上九之“观我生”,“观其生”,孔疏以动出为生。而后儒便以动作施为解,均不免牵强附会。起玄独取虞翻“生谓坤生民也”之解,尤其合于九五《象传》“观民”之旨。其解释《大象传》比类求义,对于字句相似但意思不同者,推敲阐明更为精密,在当时的说《易》诸家中,可以说是有得之作。收入《四库全书》,有学易堂刊本、乾隆十八年刊本。

猜你喜欢

  • 春秋质疑

    ①十二卷。杨于庭(生卒不详)撰。杨于庭字道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经学家,诗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职方郎中。除此书外,有《杨道行集》。此书主要针对胡安国《春秋传》而作。丘应和《序》称,杨氏“于六

  • 金华杂识

    四卷。明杨德周(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杨德周,字齐庄,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历官古田、高唐县知县。著有《澹圃芋记》等书。《金华杂识》为金华教谕时所作,杂采轶文逸事,以补地志所未备,也间有考证的内容

  • 顺则集

    八卷。明程文潞(生卒年不详)编。程文潞字希古,安徽歙县人。此书成于万历十年(1582)。辑程氏先世遗诗,自后唐程炳迄明程有教凡百有四人。只分时代,而皆不详其仕履,盖以别有谱牒。其称“顺则”者,以世业耕

  • 璜川吴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五十四卷;附一种,二十四卷。清吴志忠编。吴志忠,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人。治经学颇深。志忠三世为书宦之家。曾祖容斋出生在新安璜源,后随父迁居上海,晚年从上海迁回吴县老家定居。并将自己的读书处命名为“璜川

  • 大唐众经音义

    《新唐书·艺文志》称《一切经音义》为《大唐众经音义》。详见“一切经音义”。

  • 孟子年谱

    一卷。旧题元程复心撰,实即明人谭贞默所作,而伪题元人耳(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是将《孟子》七篇按年编排,分隶于孟子年谱之内。事多牵合。书中认为孟子为邹人非邹国,而是陬邑,然缺乏有力证据。该书主

  • 月日纪古

    十二卷。萧智汉撰。萧智汉,字云泽,号五江,湖南湘乡人。该书以月为纲,分别节气,而后逐日纪述。取材广博,凡正史、野史、山经、地志,乃至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书,古今名人文集,无不搜讨。所引各书,都冠以书名

  • 农学初级

    一卷。英国旦尔恒理(生卒年不详)撰,英国秀耀春口译,清范熙庸笔述。旦尔恒理生平不详。《农学初级》共十章,分为土壤、植物、肥料、耕法、轮种、畜类等目。《农学初级》于1878年出版,秀耀春、范熙庸开始翻译

  • 补周易口诀义阙卦

    无卷数。清末民初桑宣撰。桑宣字又生,号磨庵。宛平人。光绪年间进士。此书为作者所著《铁研斋丛书》五种之。唐代史徵曾著《周易口诀义》六卷,至清代刊行时其书已残。书内缺豫、随、无妄、大北、晋、睽、蹇、中孚八

  • 读礼条考

    二十卷。清王曜南撰。安徽婺源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不详。王曜南平生致力三礼。因礼书自汉郑玄以来异说蜂起,而宋儒则一反汉儒重考据的传统专重“理”、“义”。王曜南则吸取汉儒、宋儒各自的长处,尤推崇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