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

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

二十六卷。劳格、赵钺撰。赵钺(1778-1849),字星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湖北咸宁、江苏溧水知县,又升泰州知州。对于唐代尚书省郎官石柱、御史台精舍的题名均作过考索,属稿未成,自度不能毕其功,遂托付同郡劳格。劳格(1820-1864),字季言,浙江仁和人,诸生,长于考证、校雠之学,“尤熟于唐代典故”。所校《元和姓纂》、《北堂书钞》、《文苑英华》、唐宋人文集,被称为“引证博而且精”。他在接受了赵钺的稿本之后,查阅了大量唐代史料,“悉力考核用功,虽寒暑无间”,终于完成书稿而未及刊刻便英年早逝。两部遗稿,均由其友人丁宝书为之整理,汇编入《月河精舍丛书》,于光绪六年(1880)刻印。唐代尚书省六部之下设二十四司,再加以尚书都省设左、右司,每司置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统称为郎官。唐代官衙有题写壁记的风习,尚书省各司都有壁记,韦述《两京新记》有“郎官盛写壁记,以纪当厅前后迁除出入,浸以成俗。”(《唐语林》卷八引)自开元二十九年,任郎官者即题名刻石于柱上;唐初至开元间的题名,是德宗贞元年再刻时所补;宣宗大中十二年,又有三刻。开元二十九年原石已不存,只有宋拓本流传。今存于西安碑林中的“郎官石柱题名”,为大中十二年三刻,仅有左司所统吏、户、礼三部所属十二司郎官题名的石柱,也已残损、断裂。石柱七面,每面各四截,每截十行至二十一行,三、四十字,且多泐字,姓名可见者三千一百九十二人,除姓名不全者二百七十七人,全者为二千九百一十五人。内中重见者五百四十七人、三见者一百四十人、四见者二十六人、五见者六人,总计重见七百一十九人。劳格在赵钺的未完稿基础上,采用了两《唐书》、《资治通鉴》以外的相关史籍一百二十余种,有不少是唐宋时期的政书、类书和总集,如《通典》、《通志》、《通考》、《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唐文粹》、《名府诗集》、《唐大诏令集》以及《道藏》等,著录了现存石柱即左司和吏、户、礼所属十二司郎官三千二百余人,另补遗六百三十四人,并考订了其事迹。凡有专传可考,而历官与石柱相合者,则只列其里居、姓氏、由某官迁转某官,生平事迹不详载;本传不载而见于他传、他书,间有轶事者,则列于本传之后,附存之。其人无专传者,详考其生平所历之官职、事迹,按其先后编次。劳格还很注意同姓名者,必考其世系、核其时代,以决是非。在详考郎官诸人事迹之外,劳格还有两大贡献,即阐明石柱上下各面应如何相接,发现石柱有三刻之不同,对后来继续考研者颇有启发。该书因最终未经“自身勘定,故不无遗憾之处”,如度支郎中内保留得有祠部郎中姓名,所引两《唐书》、唐人文集也有不少舛误。该书传本仅有光绪六年所刻《月河精舍丛书》本,中华书局1992年据以出版了点校本,核查原文文字,并补辑了赵魏与王昶所辑录的《唐郎官石柱题名》两种,附于书后,并编制了较为详细的人名索引。

猜你喜欢

  • 清诗别裁集

    三十六卷,另一本三十二卷。原名《国朝诗别裁集》。清沈德潜(详见《古诗源》条)选编。沈德潜自谓此书选诗本着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标准,唯祈合乎温柔敦厚之旨,所选诗作,俱近唐贤,不录徒辨浮华或直

  • 自知堂集

    二十四卷。明蔡汝楠(1516-1565)撰。蔡汝楠生平详见《说经札记》条。是集为蔡汝楠诗文集。凡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文十七卷。为汝楠自己编定,由其门人朱炳如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行。前有嘉靖二

  • 医闾集

    九卷。明贺钦(1437-1510)撰。贺钦字克恭、别号医闾,其先人为浙江定海人,以戍籍隶辽东义州卫。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寻告病归。弘治初(1488)起陕西参议,檄未至而母殁,乃上疏

  • 读仪礼日记

    ①不分卷。清于鬯(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鬯字醴尊。松江府南汇县(属今上海市)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本书包括考《士冠礼》三条、《乡饮酒礼》二条、《乡射记》一条、《大射仪》一条、《聘礼

  • 读书日记

    六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分“记疑”五卷,“冷语”一卷。此书原本“记疑”二十四卷,“冷语”五卷,后经人删定而成《读书日记》六卷。全书尊奉程朱一派理学,抨击陆王学说

  • 千金翼方

    三十卷。唐孙思邈(详见《备急千金要方》)撰。此书是《千金要方》的续编,约成书于永淳元年(682)。“翼”即羽翼之意,言此二书互为补充而成羽翼,故后世常并提二书为《千金方》。此书内容十分丰富,分一百八十

  • 夏忠靖遗事

    一卷。明夏崇文撰。夏崇文字廷章,湘阴(今属湖南人),生卒不详。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乃明臣夏原吉之孙。夏原吉,字惟哲,历洪武至宣德(1368-1435)五世,累官至户部尚书

  • 四书大全辩

    三十八卷。附录六卷。明张自烈撰。自烈字尔公,宜春(今江西宜春县)人,崇祯末南京国子监生。生卒年不详。此书就明永乐年间胡广等所修《四书大全》与圣道相违者辩之,标新立异,遭时人诟病。崇祯十三年(1640)

  • 分书偏旁五百四十部

    一卷。清顾蔼吉撰。参见《隶辨》。是书就《说文》部首一一取八分书所有者列之,详著其变体、省体、或体、讹体。其为八分书所无者,则注云‘阙’而说明其省变之体。至为详明,对于习八分书者颇有帮助。有《隶辨》附刊

  • 兵垣四编

    六卷。明闵声辑刻。闵声字襄子,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闵氏所刻书甚为精美,世称“闵板”。据此书后闵映张《跋》称其从父襄子自束发读书以来,即有经世济民之志,仰慕古之侠烈丈夫。后辽东事起,明军屡屡败北,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