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商子

商子

五卷。周商鞅(约前390-前338)撰。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公孙氏,名鞅,故又被称为公孙鞅或卫鞅。曾在魏相公叔痤家做过家臣,后入秦国,辅佐秦孝公。初为左庶长,很快升为大良造。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孝公迁都咸阳,商鞅继续辅佐秦孝公。在此期间,商鞅在秦国倡导变法,并两次实行变法,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诸如奖励耕织,多生产者可免除劳役;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推行连坐法等。又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制度,合并乡邑为三十一县;统一秦国的度量衡,推行丁男征赋办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迅速走向强盛,一时间“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商鞅受封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秦孝公死后,商鞅受贵族陷害,遭秦惠王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另有《公孙鞅》一书,已佚。《商子》,《汉书·艺文志》称《商君》,《三国志·先主传》注称《商君书》。《汉书·艺文志》说《商君》有二十九篇,但今仅存二十四篇。《商子》一书并非商鞅一人所著,也有商鞅后学的补充。书中叙述了商鞅的变法主张,提出了耕战、以法治国的政策,认为“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去强》)“国富而不战,偷于内,有六虱,必弱。”(《勒令》)“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官,必强。”(《去强》)“民之欲利者,非战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慎法》)利用耕战发展势力,将民引导到耕战的轨道上来。《商子》认为,信赏必罚的法治制度是不可缺少的。主张定分(名分)尚公(国家利益),以立法的办法确保耕战政策的实现,用法驱民投身耕战,并主张轻罪重刑。强调统治权力集于君主一人,以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提出“坏井田,开阡陌”的主张,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权。《商子》一书还主张变革,在变中求生路。“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只有变革,才能发展。另外,《商子》对于法的起源及运用也有论述。从《商子》一书,可以了解商鞅在秦国变法时的各种主张、变法的进步意义,确定《商子》一书在历史中的地位。也可以推想出商鞅所推行的法令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精神负担和刑罚威胁。《商子》一书元代有刻本,明代有天一阁本及冯觐评校本等许多版本,清代有《四库全书》本及收在《子书百家》中的崇文本。清代的校释本非常多,如孙星衍、孙冯翼所著的《商君书校》、严万里所著的《商君书校》、钱熙祚所著的《商君书校》等等。近人朱师辙著有《商君书解诂》,当代高亨著有《商君书新笺》。1974年出版了高亨注释的《商君书注译》,1982年齐鲁书社出版《商子译注》(山东大学《商子译注》编写组编写),1990年岳麓书社出版《商君书·韩非子》。

猜你喜欢

  • 杂卦传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

  • 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

    二十卷。荷兰人希勒格(G.Schlegel)撰。此书共分为二十卷。每卷一个国家,这二十国是:扶桑国、文身国、女国、小人国、大汉国、大人国、君子国、白民国、青丘国、黑齿国、女股国、劳民国泥离国、皆明国、

  • 四书问目

    无卷数。旧题朱熹撰,门人刘、刘炳述记。书前有永乐二十年(1422)刘氏九世孙刘文序,称《四书问目》原本仅在《四书大全》、《朱子文集》中存数条,后于程蕃家求得《论语》二十篇,于吴侍郎家得《大学》、《中庸

  • 偃师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汤毓倬修,孙星衍。武亿纂。汤毓倬,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代著名经济学家。乾隆五十年(1785)任本县知县。孙星衍详见《松江府志》,武亿(1745-1799),字虚谷,一字小石,

  • 续资治通鉴长编

    五百二十卷。南宋李焘(1115-1184)撰。焘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南宋史学家。绍兴进士,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历任知荣州事、礼部郎中、湖北路转运副使、知泸州事、秘阁修撰

  • 玉山纪游

    一卷。元顾瑛(1310-1369)纪游唱和之作,明袁华厘定成帙。顾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昆山(今属江苏)人。集中所游,自昆山以外,有天平山、灵岩山、虎丘、西湖、吴江、锡山、上方山、观音山,亦有远在数百

  • 友柏堂遗诗选

    二卷。清冯协一(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冯协一字躬暨,山东益都人,生卒年均不详。大学士冯溥第三子,以溥荫官至台湾府知府。协一工诗,死后其子冯厚检收遗稿,求正于姻亲赵执信,赵执信托眼睛有病,命门人常熟

  • 朱子礼纂

    五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原庵、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文渊阁大学士。在官以清勤自律,任内曾举荐施琅平定台湾,为陈鹏年辨诬,赞成恢复张伯行官职,救方苞

  • 尚书集传纂疏

    六卷。元陈栎(1252-1334)撰。栎字寿翁,晚号东阜老人,学者称定宇先生,河南新安(一说徽州休宁)人。宋元之后,隐居著书,至延璠元年(1314),年六十三时复出应试,中浙江乡试,因病未能参加会试,

  • 毛诗国风绎

    一卷。陈迁鹤(1638-1714)撰。陈迁鹤,字声士,清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康熙进士,累官左庶子,生平潜心著述。除是编外,有《蜀说》、《尚书私记》、《春秋纪疑》、《春树堂文集》等。是书主要述评毛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