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著撰人名氏不详。其书记载吴杨氏、南唐李氏、蜀王氏、孟氏、南汉刘氏、闽王氏之事,称为五国。但是若以地域来说,实为四国。若以人来说,应当为六国。不知道是杨李合为一国、或者是孟王合为一国。今考书中明书
四卷。宋陈普(1244-1315)撰。陈普,字尚德,号惧斋,宁德(今福建)人。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尝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学者称石堂先生。此本以浑
不分卷。近代龙璋(1854-1918)撰。龙璋字研仙,号甓勤,晚号潜叟,攸县(今属湖南)人。是编为辑录已经亡佚的文字、音韵、训诂著作的汇编。辑录小学佚书的工作始于清代学者任大椿和孙星衍。任大椿有《字林
一卷。明黄祯撰。黄祯字德兆,号北海野人,安邱(今山东潍坊)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府志称其免官归,日事吟咏。为文力追古作者,与李舜臣齐名,海内谓之李、黄。但明代其
四卷。清邵宝华撰。邵宝华字荆献,号纯斋。河南西平人。此书意在发明周易义理,于象数涉猎不多。有时杂引史事证经,多不切确。如释“屯”其膏为:“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吾于前明崇祯见之。”释“明夷”卦“
六卷,明冯士元撰。士元字廷对,新昌(今属江西省宜丰县)人。万历中期由贡生授靖安县训导之职,后升任河南府教授。《测史剩语》杂取春秋至唐代的史事,作者逐一评论。其中以人物标题的有二十四篇,以事件标题的有三
二卷。美国赫士口译,清周文源笔述。赫士生平籍里见《光学揭要》条。是编分上、下两卷十八章。按其纲领旨趣,可以类分为三:或假诸器以步诸曜之经纬,或证诸曜之吸力与行向,或论诸曜之形势体质。末列杂问图表。其取
清路德(1784-1851)撰。路德,字闰生,陕西周至县终南镇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嘉庆十八年考补军机章京,以目疾请假归。后历主关中宏道象峰、对峰各书院,弟子千数百人。
四卷。本书由《太谷诗集》和《中谷诗集》组成,各为二卷。《太谷诗集》,明温新撰;《中谷诗集》,温秀撰。温新,字伯明,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户部主事。温秀,字仲实,生卒年不
二卷。清何属乾撰。何属乾字不息,江西广昌(今属江西)人。副榜贡生,官至永新县训导。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永新(今属江西)凡入祀典的名宦、乡贤事迹,上起三国,下迄清康熙中。每人各撰小传,传末有作者论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