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集说

四书集说

不分卷。清李道南撰。李道南字静斋,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刑部主事。是书系其家居时所纂,首有序谓“四子书之精微,尽发于朱子之大注、《或问》、《语类》。是本所集,上自程朱语录之微言,下逮元明诸儒之名论,无不博采慎择。我朝李厚庵简而精,陆稼书质而醇,不失朱子之旨。其余诸家,纯杂各半,所择较严。”书中不录大注,经文后低一格录朱子之说;朱说后又低一格,录诸家之说,间或有按语,也附诸家之后,作双行小字。书中引吕留良说,不敢名之,称曰语溪。又多引时文语,盖沿明人讲义之习,也可能是为课生徒作时文计,指示较切。所集众说,虽多陈言,尚能简净。其自出己见,能发前人所未发,惜不多。该书有乾隆三十年(1765)刊本。

二十八卷。明徐养元、赵渔同撰。养元字长善,渔字问源,都是唐山(今河北唐山)人,崇祯十六年(1643)同榜进士。此书汇集朱子《四书或问》及《四书存疑》、《四书大全》诸书以及诸家之说而成,讲解四书,无独到之处,不出流俗讲章而已。

猜你喜欢

  • 诗疑义释

    二卷。清胡文英(详见《诗经逢原》)撰。此编首有文英序云:“诗义疑窦极多,集注每云未详,文英究心数十载,详考诸家,略有所得,恐至遗忘,聊录数则而成此书”。今考是书,虽云详考诸家而实未详,亦无所尊,而己见

  • 长松茹退

    二卷。明朝释可真(1543-1603)撰。释可真,又称释真可,字达观,号紫柏。世称紫柏尊者,明末四大师之一。俗姓沈,17岁出家于苏州虎丘云岩寺为僧。20岁受具足戒。万历元年(1573)到达北京法通寺,

  • 蜀石经毛诗考正

    一卷。清严杰撰。杰字厚民,号鸥盟,浙江余杭人。生卒年不详。潜研经术,得汉唐经师家法,尝佐阮元编《经籍纂诂》、《皇清经解》。所著《小尔雅疏证》及本书行于世。该书前有嘉庆十一年(1806)臧庸题辞。其书据

  • 经典释文考证

    三十卷。卢文弨(详见卢文弨录《五经正义表》条)撰。唐著名经学家陆德明(详见《经典释文》条)撰《经典释文》一书。清《四库全书提要》称“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者也”,但清《四库全书》所收为“通志堂刻本”。清何焯

  • 经史问

    五卷。清郭植撰。植字于岸,古田(属今福建省)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曾主持广东粤秀书院。是编五卷系期间与书院众生搜寻研讨经史疑义,以问答式编纂装订成书。所记大部注疏旧义,且多与毛奇龄《经问》重复

  • 绘事微言

    四卷。明唐志契(1579-1651)撰。唐志契字敷五,又字元生。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志契与其弟唐志尹皆能画,唐志契擅山水。此书是其所著画谱,姜绍书《无声诗史》说此书颇得六法之韵。书中所录画家名论,

  • 礼记质疑

    四十九卷。清郭嵩焘(1818-1891)撰。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一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县(今湘阴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与曾国藩为至交。1847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兵部左侍郎,苏松粮道,

  • 端溪砚谱

    一卷。作者不详。书前无序,书后却有淳熙十年(1183)东平(今山东东平县)荣芑跋。荣氏称,是书为缙云叶樾交叔所传,异于众人之说,不知作者是谁,但书中称徽祖(宋徽宗)为太上皇,一定是绍兴(宋高宗年号)初

  • 孤忠小史

    十八卷。作者不详。考其所载,即是抄录明人李文凤的《越峤书》,但原书二十卷,抄本佚其前二卷,为十八卷,且卷首从第三卷第三页抄起、空其前半叶,以下每卷皆空其标题,不知何人妄填《孤忠小史》之名,又伪撰序文填

  • 古香楼遗稿

    十卷。清沈长春(生卒年不详)撰。沈长春,清中叶人,字小如,籍归安(今浙江吴兴)。古香楼,是作者读书之所。其人乃乡邦巨儒,扬历仕途,官至州牧,郡守,按察使。诗词是其余事,然而天资高迈,下笔滔滔。《古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