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国清百录

国清百录

四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国清百录》一书,是在天台宗创始人智灭度后,先由沙门智寂搜访他的事迹笔札及其碑文等进行编集,因书未成而去世,遂由灌顶继续增撰而成。此录前有宋绍圣年间释有严所作的序和灌顶自序,末有宋淳熙年间释戒应作的后序,及所撰的智大师年谱事迹。百录的主要内容是,集智大师与陈宣帝,少帝,隋文帝、炀帝以及陈隋两朝诸王、宰臣往返书信和注疏。因隋炀帝在智灭度后为他创建佛寺于天台山南麓、名天台山寺。后因一僧曾言“三国(北周、北齐、陈)成一,有大势力人能为此寺。寺若成,国即清,当呼为国清寺”。隋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寺,是为《国清寺百录》题名来源如此。百录共收有文书合得一百〇四件(实际为一百三十三件),大部分是来书,智大师著文仅有十七篇。卷初七篇尤为重要,其篇目有立制法、敬礼法、普礼法、请观音忏法、金光明忏法、方等忏法、训知事人。《国清百录》一书不仅对考证隋唐当时僧寺文献有很大价值,而且对研究晋代以来,至隋唐时期佛教仪轨戒律也有很高参考价值。现见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夏小正集说

    四卷。《存说》二卷。《集说补》一卷。清程鸿诏(生卒年不详)撰。程鸿诏,字伯敷,号黟农,安徽黟县(今地名同)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是书前后并有自叙。是书取秦汉以来诸先儒之言

  • 四书億

    二卷。清李仲昭撰。仲昭字天隐,浙江仙居(今浙江仙居)人。是书首有自序,分上下卷,上卷《论语》,下卷《大学》、《中庸》、《孟子》。以“億”为名,仿前人“老子億”,大旨好创新解,而说《论语》最详,所说大都

  • 李大厓集

    二十卷。《附录》一卷。明李承箕(1452-1505)撰。李承箕,字世卿,自号大厓居士,嘉鱼(今湖北嘉鱼县)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其兄承芳,二人皆好学之士,时人称为“嘉鱼二李”,有名声。曾

  • 六一词

    一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永新)人。其生平见《毛诗本义》(辞目)。是集录词九十五阙。修词多清丽小令,风格婉约。然而曾慥于《乐府雅词序》云:“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

  • 洨滨集

    十卷。《附录》二卷。明蔡叆(约1543前后在世)撰。蔡叆生平详见《洨滨语录》条。是集为蔡叆诗文集。为其门人李登云所编。凡十卷。文六卷,诗四卷。铭赞之类附于诗末。附录二卷,则为其友人赠答与门人称颂之作,

  • 刘贵阳经说

    一卷。清刘书年撰。书年字仙石,河北献县人。此书共三十六条。其中如“献犧”一条,谓犧尊为牛形,角尊则为象形。犧音羲,献音宪,各读其本字,其义自明。司尊彝变犧为献者,朝践乃始献之礼。由于祀事始于献,故曰献

  • 用众

    五曰: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

  • 沙县志

    十二卷,清林采修,周起泰等纂。林采,字梅庄,广西平乐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任沙县知县。周起泰,曾任沙县县丞。明嘉靖十五年邑令方绍魁新修。嘉靖二十四年邑令叶联芳又修。万历十九年邑令徐显臣复加纂辑。

  • 九章代数草

    十卷首一卷。清卢靖(详见《迭微分补草》)撰。《九章代数草》成书于1887年,当时卢靖任天津武备学堂算学总教习,与华蘅芳等同堂授学。他令使学生试以西学代数知识演算中算题,校成此书。全书内容浅显,习题多取

  • 北墅绪言

    五卷。清陆次云(约1662前后在世)撰。陆次云生平详见《澄江集》辞目。此集共五卷,均为杂文。集中所作多为俳谐,游戏之作。盖与尤侗《西堂杂俎》相近似。世俗称之为“才子之文”。文学价值不高。《四库全书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