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墨子

墨子

十五卷。相传为墨翟(约前490-约前403)所撰。墨翟人称墨子,鲁国人,后为宋国大夫。他是春秋末战国初的一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一生简朴,酷爱和平,他为了宋国的存亡,先后多次游历于齐、卫、楚诸国之间,制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公输班存宋,受到楚、越诸国的尊敬。墨翟是由士阶层新上升为地主阶级薄弱势力的代表,他专主三代“圣王”之法,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政治主张,建立了尊天事鬼与非命的矛盾的哲学体系。他聚徒讲学,讲教育,讲哲学,讲逻辑,讲军事,讲政治,建立了墨家学派。墨翟生平的史料比较缺乏,《史记》中没有专门的传略。先秦诸子涉及其生平的有《庄子·天下篇》、《荀子·修身》杨注、《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中的《当染》、《尊师》、《育义》以及《墨子》本书中的《耕柱》、《公输》、《鲁问》、《贵义》等。墨翟的著作及其思想,在汉代以前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汉书·艺文志》只是简单地著录“《墨子》七十一篇”,此时尚无卷数,只有篇数。《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此后的官史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均著录《墨子》十五卷,墨翟撰。现存十五卷五十三篇,亡十八篇。在佚失的十八篇中,有存目的是《节用》下,《节葬》上、中,《明鬼》上、下,《非乐》中、下,《非儒》上等八篇。宋《馆阁书目》著录十五卷,六十一篇,《中兴馆阁书目》著录十三篇,《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国史经籍志》皆著录《墨子》三卷。宋濂《诸子辨》称“《墨子》三卷,战国时宋大夫墨翟撰。上卷七篇号曰《经》,中卷、下卷号曰《论》,共十三篇。”他所说的上卷七篇即指《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中、下卷即指《尚贤》上、中、下,《尚同》上、中、下,共六篇。所以,正如宋黄震在《黄氏日抄中说的“《墨子》之书凡二,其后以《论》称者为衍复,其前以《经》称者善文法”。由此可见,在宋代《墨子》一书则有三卷十三篇本和十五卷本并行于世。《墨子》一书内容也十分丰富。其思想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天志、鬼神观念,主要在《天志》上、中、下,《明鬼》下,《鲁问》;非命的观点,主要体现在《非命》上、中、下,《非儒》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主要表现在《贵义》、《尚同》下、《非命》上、中等篇;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史料,主要在《尚贤》上、中、下,《尚同》上、中、下,《兼爱》上、中、下,《非攻》上、中、下等;逻辑思想微言大义的史料,主要在《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之中;军事思想的史料,主要收录在《非攻》和城守诸篇之中。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墨子》在社会上流传愈来愈广,为其整理雕刻、校注发行的人很多。主要有:《墨子》十五卷,明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唐尧臣刻本。民国八年己未(1919)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唐尧臣本初次影印《四部丛刊》本。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唐尧臣本二次影印《四部丛刊》本。《墨子》三卷,明正德元年丙寅(1506)俞弁抄本。《墨子》一卷,明周子义等辑,明万历中刻《子汇》本。《墨子》四卷,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序绵眇阁刻《先秦诸子合编》本。《墨子注》十六卷,清毕沅校注。清乾隆中镇洋毕氏刻《经训堂丛书》本。光绪二年丙子(1876)浙江书局刻《二十二子》本。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上海图书集成局排印《子书二十二种》本。宣统三年辛亥(1911)育文书局石印《子书二十八种》本。民国九年庚申(1920)上海五凤楼石印《子书四十八种》本。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上海中华书局排印《袖珍古书诸本》本。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墨子闲诂》十五卷,目录一卷,《附录》一卷,《后语》二卷,清孙诒让撰。上海图书馆藏孙诒让稿本,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苏州毛上珍木活字本。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刻本。《墨子间诂》是注释《墨子》的最好注本。流传也最广。此外,还有《墨子》十六卷,清吴汝纶评点,宣统二年(1910)衍星社排印《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七书》本。《墨子校记》清翁方纲撰,上海图书馆藏稿本《墨子集解》张纯一集解,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世界书局排印本。《墨子刊读》清苏时学撰,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中华书局聚珍仿宋本。《墨经校释》梁启超撰,民国十五年丙寅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墨子守城各篇简注》岑仲勉著,1958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等。

猜你喜欢

  • 文氏五家诗

    十四卷。明文洪(约1461年前后在世)编。文洪字功大,号希素,长洲(今苏州)人。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官涞水教谕。此书为明长洲文氏三世五人之诗:文洪著《括囊稿稿》诗一卷,文一卷,其孙文征明著《甫

  • 三忠集

    十四卷。明郭惟贤撰。郭惟贤,福建晋江(今泉州)人。生卒年待考。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以忧归。起户部右侍郎,未上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此集为郭维贤官湖广巡抚时所编。前有万历二十二

  • 论语参注

    二十卷。清崔暕撰。崔暕字晦贞,长沙人。是编备载朱子之集注,以相发明,复附以己见,以折衷讹异,其例先列朱注原文,自说则以“参注”二字别之,其中瑕瑜互见。所作参注大都意在救时,一以正人心为主。该书有光绪十

  • 鼎录

    一卷。南北朝时期陈朝虞荔撰。虞荔,字山披,谥曰德,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梁朝时曾为中书舍人。陈文帝时召为太子中庶子,领大著作。因其母死于侯景之乱,由是终身布衣蔬食,不听音乐,受到文帝

  • 魏了翁周易集义残本

    五十五卷。宋魏了翁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卬州(今南洋一带)人,官至佥枢院事。其事见于《宋史》本传(详见《周易要义》条)。明万历间张萱重轩《中兴馆阁书目》收有《周易要义》,不言《周易集义》,独《宋书

  • 古礼乐述

    一卷。清李诚撰。李诚字静轩,浙江黄岩人,生卒年未详。嘉庆十八年(1813)贡生,官云南姚州州判,以顺宁知县终。李诚精研经术,撰《十三经集解》二百六十卷,又因郦道元著成系统记载我国水系的《水经注》,遂发

  • 新修蒲圻县志

    十五卷,清张圻隆修,龚逢烈纂。张圻隆,字禹服,河南西华人,顺治八年进士,康熙八年官蒲圻知县。龚逢烈,字无竟,邑人,贡生,官蒲圻教谕。按蒲圻县志,明以前无可考。明宣德三年(1428),县令杜绅,邑人黄煜

  • 延寿第一绅言

    一卷。旧本题宋愚谷老人(生平事迹及名姓均不详)撰。此书所述之要旨,论摄生以绝欲为第一义,力辟三峰采战之术。所引多为前人续论,又及储泳祛疑说。据此,知其书作者当为南宋人。清代学者对此书颇不为重,《四库提

  • 齐丘子

    六卷。南唐谭峭(生卒年不详)撰。见《化书》条。

  • 鹤归来

    清瞿颉撰。瞿颉,生卒年不详。此剧根据《明史·瞿式耜传》与瞿昌文《粤行纪事》编写。作者为瞿式耜后裔。主要写南明瞿式耜驻守桂林,力抗清兵,终战败。清靖南王孔有德想诱降瞿式耜,遭到瞿式耜的拒绝。孔有德便将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