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墨子

墨子

十五卷。相传为墨翟(约前490-约前403)所撰。墨翟人称墨子,鲁国人,后为宋国大夫。他是春秋末战国初的一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一生简朴,酷爱和平,他为了宋国的存亡,先后多次游历于齐、卫、楚诸国之间,制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公输班存宋,受到楚、越诸国的尊敬。墨翟是由士阶层新上升为地主阶级薄弱势力的代表,他专主三代“圣王”之法,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政治主张,建立了尊天事鬼与非命的矛盾的哲学体系。他聚徒讲学,讲教育,讲哲学,讲逻辑,讲军事,讲政治,建立了墨家学派。墨翟生平的史料比较缺乏,《史记》中没有专门的传略。先秦诸子涉及其生平的有《庄子·天下篇》、《荀子·修身》杨注、《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中的《当染》、《尊师》、《育义》以及《墨子》本书中的《耕柱》、《公输》、《鲁问》、《贵义》等。墨翟的著作及其思想,在汉代以前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汉书·艺文志》只是简单地著录“《墨子》七十一篇”,此时尚无卷数,只有篇数。《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此后的官史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均著录《墨子》十五卷,墨翟撰。现存十五卷五十三篇,亡十八篇。在佚失的十八篇中,有存目的是《节用》下,《节葬》上、中,《明鬼》上、下,《非乐》中、下,《非儒》上等八篇。宋《馆阁书目》著录十五卷,六十一篇,《中兴馆阁书目》著录十三篇,《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国史经籍志》皆著录《墨子》三卷。宋濂《诸子辨》称“《墨子》三卷,战国时宋大夫墨翟撰。上卷七篇号曰《经》,中卷、下卷号曰《论》,共十三篇。”他所说的上卷七篇即指《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中、下卷即指《尚贤》上、中、下,《尚同》上、中、下,共六篇。所以,正如宋黄震在《黄氏日抄中说的“《墨子》之书凡二,其后以《论》称者为衍复,其前以《经》称者善文法”。由此可见,在宋代《墨子》一书则有三卷十三篇本和十五卷本并行于世。《墨子》一书内容也十分丰富。其思想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天志、鬼神观念,主要在《天志》上、中、下,《明鬼》下,《鲁问》;非命的观点,主要体现在《非命》上、中、下,《非儒》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主要表现在《贵义》、《尚同》下、《非命》上、中等篇;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史料,主要在《尚贤》上、中、下,《尚同》上、中、下,《兼爱》上、中、下,《非攻》上、中、下等;逻辑思想微言大义的史料,主要在《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之中;军事思想的史料,主要收录在《非攻》和城守诸篇之中。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墨子》在社会上流传愈来愈广,为其整理雕刻、校注发行的人很多。主要有:《墨子》十五卷,明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唐尧臣刻本。民国八年己未(1919)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唐尧臣本初次影印《四部丛刊》本。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唐尧臣本二次影印《四部丛刊》本。《墨子》三卷,明正德元年丙寅(1506)俞弁抄本。《墨子》一卷,明周子义等辑,明万历中刻《子汇》本。《墨子》四卷,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序绵眇阁刻《先秦诸子合编》本。《墨子注》十六卷,清毕沅校注。清乾隆中镇洋毕氏刻《经训堂丛书》本。光绪二年丙子(1876)浙江书局刻《二十二子》本。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上海图书集成局排印《子书二十二种》本。宣统三年辛亥(1911)育文书局石印《子书二十八种》本。民国九年庚申(1920)上海五凤楼石印《子书四十八种》本。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上海中华书局排印《袖珍古书诸本》本。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墨子闲诂》十五卷,目录一卷,《附录》一卷,《后语》二卷,清孙诒让撰。上海图书馆藏孙诒让稿本,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苏州毛上珍木活字本。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刻本。《墨子间诂》是注释《墨子》的最好注本。流传也最广。此外,还有《墨子》十六卷,清吴汝纶评点,宣统二年(1910)衍星社排印《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七书》本。《墨子校记》清翁方纲撰,上海图书馆藏稿本《墨子集解》张纯一集解,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世界书局排印本。《墨子刊读》清苏时学撰,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中华书局聚珍仿宋本。《墨经校释》梁启超撰,民国十五年丙寅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墨子守城各篇简注》岑仲勉著,1958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等。

猜你喜欢

  • 春秋阐旨

    二卷。清蔡遴元撰。遴元,浯溪(今湖南祁阳)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主要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及孔子“笔削之旨”。有清乾隆辛亥(1791)刊本。

  • 周易正义

    十四卷。王弼、韩康伯注(详见《周易注》)、唐孔颖达(574-648)疏。孔颖达,字仲达,一曰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少聪敏,日诵千余言。隋末举明经,入唐,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转

  • 戒庵文集

    二十卷。明靳贵(1464-1520)撰。靳贵,字充遂(一作充道),号戒庵,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编修,历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著有《戒庵文集》。是编为靳贵诗文集,系明蔡羽所

  • 洛阳缙绅旧闻记

    五卷。宋张齐贤(943-1014)撰。张齐贤字师亮,曹州(今属山东)人,徙居洛阳。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及第,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司空致仕,卒谥文定。此书乃作者于景德乙己年间以兵部尚书知青州时所作。据作

  • 华严经文义记

    一卷。北齐释灵裕(?-605)撰。释灵裕,俗姓赵,定州钜鹿曲阳(今属河北省境内)人。身世生平不甚详。出家入寺后,钻研华严宗义。终身事佛奉法,有“裕菩萨”之称。曾担任宝山寺集记,由此开始笔耕。先后撰有《

  • 博野县志

    ①四卷。清王国泰修,刘声等纂,韩维基续纂。王国泰,字开先,辽东益州人,曾任博野县知县。韩维基,字只君,山东淄川人,曾任博野县知县。《博野县志》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共四卷。卷一,疆域、沿革、星野

  • 声律小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瑶田于乐独有研究,且精于算学,所著有《乐器三事能言》、《声律小声》、《琴音记》等。其所著《琴音记》由算以得数,由数以得音。琴长三尺六寸,自中分而递分之,至于三十六,乃次第其所分者,而

  • 盼云轩鉴定真迹

    六卷。清李若昌辑。李若昌字小泉。此石刻于同治、光绪间。第一卷收陆机《平复帖》、怀素《苦笋帖》、唐僧《法藏》、赵孟頫《师说》。第二卷收吴仲圭、董其昌、祝枝山、吴应卯、沈周、张瑞图、傅山、黄道周、唐伯虎。

  • 五砚斋困知经说

    一卷。清梁恩霖(生卒年不详)撰。梁恩霖,字可孙,江苏江都(今扬州市境内)人。民国十四年(1925)所修县志有其传,称其少年时便补诸生,文章写得很好,但考场运气不佳,屡试不中,困于考场。太平天国起义,波

  • 经稗

    六卷。清郑方坤(生卒年不详)撰。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此书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四书》。因多摭诸说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