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字类标韵

字类标韵

六卷。清华纲撰。华纲字维宁,江苏无锡人。华氏自序略谓:六书之学,形声为重,偏旁分类,始于许氏《说文解字》,自“一”至“亥”,为部五百四十,此以形定字者。音韵分类,始于周氏之《四声切韵》,沈氏继之,至《唐韵》而大备,自“东”至“乏”,为部二百有六,此以声定字者。自唐以来,如宋之《集韵》、元之《韵会》、明之《正韵》,皆以韵为主,非先识某字为某音,不知某字当属某韵。余不揣固陋,取《佩文韵》所收之字,略从《字典》之分门,检字以偏旁为主,审音以声韵为的,名曰《字类标韵》云。署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夏仲。次凡例八则,约举如下:一部分悉照《字典》例,字皆《佩文韵》所收。一每字只载本音,释训则略举一二。一音释之下,列韵首一字,“旛”、“言”、“孙”、“轩”等字在十三元,“兄”、“榜”、“程”、“宏”等字在八庚,此音不相类而同韵者;“禄”、“碌”在一屋,“録”、“绿”在二沃,“璧”在十一陌,“壁”在十二锡,此音相类而不同韵者,今皆按韵标明。一《韵府·拾遗》内有新增四十余字,今按部列入云云。次目录,由“一”至“龠”,凡检字部首二百一十有三。该书体例大体取《佩文韵府》所收之字,略依《康熙字典》之部分,各字标明韵部。此书为诗家所欢迎,海内颇为风行,版本甚多,云间何氏、金匮吴氏皆有翻刻之本,上海书局亦有缩影石印本。光绪初元三水王乃棠校刊本甚精,该本有光绪元年(1875年)南海谭宗浚序。

猜你喜欢

  • 留都见闻录

    二卷。明吴应箕撰。吴应箕(1594-1645),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省)人,崇祯贡生。清兵破南京,参加抗清军事活动,被执,不屈死。著有《楼山堂集》、《读书止观录》。此记记留都琐事,大都记戍午、甲子两

  • 笔尘

    一名《谷山笔尘》十八卷。明于慎行(详见《读史漫录》条)撰。此书是于慎行退居谷城山中时所作。共十八卷,分三十五类,所记多明代典故,其中也间有杂记,有一定史料价值。此书有明万历间刻本,书首有冯琦序和明万历

  • 毛诗古音谐读

    五卷。清杨恭桓撰。恭桓字穆吾,广东梅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作者以为诗三百篇除《周颂》外多字顺音谐,无句不韵,而今人却多不辨误读,故而在谐韵之处一一标明。另又指出大量的同音假借之本字。韵部相近而易误读之字

  • 庚子销夏记

    八卷。清孙承泽(生平详见《尚书集解》)撰。此书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干支为庚子,故书名“庚子”。书始写于四月而终于六月,故书名“销夏”。此书为孙承泽记其所藏所见书画而作。卷一至卷三,记晋、唐、宋

  • 周易象义

    十卷。清杜文亮撰。文亮字月峰,江西南丰人,乾隆时贡生,于诸经多有论著。作者自序曰:圣人观其象,系辞以明吉凶,君子观其象而玩其辞,古名曰《周易象义》,旨在使人了解象与义并重,分之则不得其解,合之则尽知其

  • 和靖诗集

    四卷。宋林逋(967-1028)撰。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隐居西湖狐山二十年,终身不仕,所居植梅蓄鹤。世称其“梅妻鹤子”。死后赐号和靖先生。其诗如其为人,风格淡远,多

  • 古廉集

    十一卷,《附录》一卷。明李时勉(1374-1450)撰。李时勉,本名懋,以字行,号古廉。江西安福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为人刚直,曾数次因上条陈事有忤皇帝。虽前后

  • 卧雪堂经说

    一卷。清末至民国袁嘉谷(1874-1937)撰。嘉谷字树圃,号屏山、屏山居士,云南石屏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民国以后,官至云南盐运使,后任云南东陆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

  • 史取

    十二卷,明贺祥撰。贺祥字长白,长沙(今属湖南省长沙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史取》共分成六类:曰世诠、曰世评、曰经世、曰性行、曰成务、曰杂记。六卷之下又分成四十八个子目,虽为史评类,在体例上却与说部相类

  • 水浒

    见《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