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上编十五篇,下编十五篇。孙膑撰。孙膑生卒年不详,战国中期人,约与商鞅、孟子同时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后裔。其真名不可考,因受过膑刑,故史称孙膑。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早年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妒嫉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遂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后为齐使秘密带回齐国,齐将田忌待以宾客之礼。尝为田忌谋,赛马取胜。田忌荐之于齐威王,任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伐赵,赵急,出使求救于齐。次年,齐威王遣田忌、孙膑率兵救赵。孙膑避实击虚,批亢捣虚,引兵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魏将庞涓回师自救。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遭齐军伏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后十三年,齐魏马陵之战又重创魏军,庞涓智穷兵败,乃自刭。案此太史公说,或谓《孙膑兵法》首篇《擒庞涓》,庞涓在桂陵之战兵败被俘,何又有后十三年马陵之战,庞涓自刭?今人张震泽《孙膑兵法校理》于此有说,谓禽(擒)有二义,此禽为制服之义,非擒获之义。其说有据,文繁不俱录。相传孙膑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小注:图四卷。颜注:孙膑。可见此书在汉以前尚存,又名《齐孙子》。其后失传,《隋书·经籍志》中即不见著录。故自宋代以来迄至近世,众多学者对孙武和孙膑是否各有兵法传世问题提出怀疑,或谓孙武即孙膑,孙子十三篇即《孙膑兵法》,聚讼纷纭,莫衷一是。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及其它一些先秦兵书竹简,证明孙武、孙膑各有兵法,长达一千七百余年的疑案至此全解。经专家整理,1975年出版,共收竹简四百四十余牧,计一万余字(此统计数字据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孙膑兵法》编者注,文物出版社)分上、下两编,各十五篇。上编十五篇篇名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有[ ]者标题乃竹简整理小组所加,原简无标题。)上编直录孙膑的言论与有关事迹,当为孙膑及其弟子所撰无疑。下编既没有孙膑、田忌、齐威王之间的问答之辞,也没有“孙子曰”字样,因此,其是否为孙膑之论著尚难确断,姑存疑。此书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如在战争观上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的论点,主张以战争的手段来实现“天下服”的政治目的。在战略上主张“必攻不守”,所谓“必攻”,即指坚决地攻击,或说一定要打击;所谓“不守”,不是说不防守,而是指敌方没有防守、或无法防守、或防守虚弱之处。攻敌之不守之处,为兵家用兵之要略。此乃《孙子兵法·虚实篇》所谓“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在战术上,“孙膑贵势”(《吕氏春秋·不二》),极为重视根据不同的敌情、地形、天候、阵法等各方面条件,创造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作战态势,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此外,孙膑对将帅的选拔,士卒的训练等都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观点。在军事理论上,提出以“道”制胜,其所谓“道”,即今语“客观规律”。主张按客观规律办事,这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弥足珍贵。此书久佚,直至1975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方重见天日。经由专家整理,1975年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简本《孙膑兵法》,为普通32开本;7月又出版线装大字本。1985年版将下编移出,补入“五教法”一篇,共十六篇、二百九十四简,文字也有较多修正。近年此书较好的整理注释本有张震泽《孙膑兵法校理》(中华书局1984年版)。此外,邓泽宗《孙膑兵法注译》(解放军出版1986年版)、傅振伦《孙膑兵法译注》(巴蜀书社1986年版)、刘心健《孙膑兵法新编注译》(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俱可参考。

猜你喜欢

  • 六经图

    ①六卷。宋杨甲(生卒年不详)撰,宋毛邦翰补。杨甲字鼎卿(一说为嗣清),遂宁(今属四川省)人,乾道二年进士,有诗文传世。邦翰字号及生卒年月均不详,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乾道初官抚州

  • 北海经学七录

    十一卷。清孔广林(见《六艺论》辑。按此书即《郑志》,为《北海经学七录》第七种,后编入《通德遗书所见录》,为第十七种。《所见录》有嘉庆十八年(1813)孔氏后记,云:“岁在甲午(乾隆三十九年)辑《易注》

  • 毛诗舒氏义疏

    一卷。旧题舒援撰。清马国翰辑。舒援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隋志》经部诗类著录《毛诗义疏》二十卷,舒援撰。《唐志》以下目录皆不著录,可见失传已久。考此书著录位在陆机《毛诗草木虫鱼疏》三卷后,后魏安丰王元延

  • 左氏春秋镌

    二卷。明陆粲(详见《左传附注》)撰。该书是作者因劾张璁、桂萼,由工科给事中贬官都匀驿丞的途中所作。他认为左氏不是左丘明,故《左传》为言卑浅,不合于道,于是作成该书,对《左传》加以驳斥。该书今存明嘉靖二

  • 辋川志

    六卷。清胡元渶撰。胡元渶,字筱碧,江西新建人。道光间陕西蓝田知县。辋川位蓝田县南峣山之口,水沦涟如车辋,故名辋谷口,即峣山口。其地两山对峙,水从北流入霸。《旧唐书·文苑·王维传》,得宋之问蓝田别墅。《

  • 诗声类

    十二卷。分例一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另字撝约,号轩,曲阜(今属山东)人,孔丘六十八代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后父母丧,以哀卒。广森曾受学

  • 宋史新编

    二百卷。明柯维骐撰。柯维骐字奇纯,莆田(今属福建)人。嘉靖癸未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未任事而归。在家隐居三十年,乃写成此书。计本纪十四卷、志四十卷、表四卷,列传一百四十二卷。纠谬补遗,亦颇有所考订。但

  • 道德经疏

    见苏辙《道德经解》。

  • 灵台秘苑

    十五卷。北周庾季才(生卒年不详)撰。庾季才字叔奕,八岁通《尚书》,十二岁通《易》,好占玄象。梁元帝尝与之论星历,梁亡,周太祖令掌太史。著有《灵台秘苑》、《垂象志》。原书《隋书·经籍志》记为一百十五卷,

  • 二酉委谈

    一卷。明王世懋(1536-1588)撰。王世懋,字敬美,时称少美。太仓人。好学而善诗文。曾官礼部主事等。王世懋著述宏富,有《奉常集》六十九卷等多部。《二酉委谈》一书乃随笔杂记,多说神怪之事。亦间作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