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内事

孝经内事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文凡九条,多伪脱。其中“天子行孝,则景星见”条,《御览》所引“孝”下有“德”字。“王者还嫌别微,殊跺贱,抑骄臣,息乱子,则屏性为之明以润,章大也”条,《御览》所引“润”字下尚有“帝座章而光”五字,此缺;“章大也”三字,为宋均注,此误混。“昆弟有亲亲之思,则钩铃入房”条,《御览》所引至“作之”,“入房”作“不离房”。“王者厚长幼,各得其正,则房心有德星应之”条,宋均注“长幼厚则政著明”,《御览》引此“政”字下有“教”字。该书版本为《说郛》本。② 一卷。清王谟(1731-1817)编辑。王谟,字仁圃,一字汝麋,号汝上,晚称汝上老人。金溪(今属江西)人。一生辑佚文献丰富,主要有《汉魏遗书抄》,《汉魏丛书》等。是书题宋均注,所辑凡八条,均见于《古微书》。最末条“彗在北斗,祸大起;在三台,臣害君;在太微,君密臣;在天狱,诸侯作祸。彗行所指,其国大恶。四彗在月中者,君有德,天下欣心,大丰盛。”其下注云,《御览》本作《孝经内记》,《始皇本纪正义》引此也作内记。《史记正义》所引无“四彗在月中者”以下十六字。《御览》所引虽连“国有大恶”,而“国有大恶”以上,疑非纬文,因而其他辑本均未提及。王谟所注混淆不清。其余七条均未注所出。该书版本为《汉魏遗书》本。③ 一卷。清乔松年编辑。是书所引“天子行孝德”条,“王者动得天度”条,“王者得礼之制”条,“天子得云台之礼”条,“昆弟有亲亲之思”条,“四彗在月中”条,见《御览》八百七十五、八百七十二,《说郛》也均有所引。“王者厚长幼,各得其正,则房心有德星应之”条,亦出《御览》,而《说郛》未载。“王者敬诸父有差,则大角光明以扬”条,亦见于《御览》八百七十二,是书未引。此条引自《汉魏遗书》。“五车星主五谷,明则无饥寒之困”条,是书只注“格致镜原”,对原书考见未详。该书版本为纬捃本。

猜你喜欢

  • 仪礼疑义

    四十八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吴氏撰有《三礼疑义》,此书即第二部。书本五十卷,今缺三十八、三十九两卷。体例与《周礼疑义》同。书首有雍正乙卯(1735)自序。是书辨驳郑注贾疏,有得有失。其

  • 秋锦山房集

    二十二卷。清李良年(1635-1694)撰。李良年,原名法远,又名兆潢,字武曾,号秋锦,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和兄绳远、弟符齐名,时称“三李”,又与朱彝尊齐名,并称“朱李”。康熙十八年(1679)曾荐

  • 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十四卷。清丁显撰。丁显,生卒年不详,字韵渔,别字西圃,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咸丰间举人。曾教授淮南研治经史,还留心实学,以期有用于世。对于疏导淮河、运河等民生国计,尤费苦心。年近六十,仍著书不倦。平生

  • 六书准

    四卷。清马调鼎(生卒年不详)撰。调鼎字雪鸥,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此书分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类,每类分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各字;而假借、转注则见于四类之中。然而虽力阐古义,却对六书本旨多所未明,舛

  •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

  • 宝啬堂诗稿

    四卷。清张榕端(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生平详见《河上草》(辞目)。本集是张榕端在内阁学士任上所刊刻的,辑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至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之间所创作的诗歌,集前有任邱庞垲所作

  • 毛郑诗斠议

    一卷。清罗振玉撰。罗氏摘取《史记》、《汉书》、《文选》、《初学记》和倭刻原本《玉篇》等书中的有关内容,来校对现存的版本,从而修正了今本许多错误,并且还考证传笺之例,对文字详加解释,对于诗经的研究颇有功

  • 雪溪渔唱集钞

    三卷。明苏平(约1413年前后在世)撰。苏平为明代诗人,字秉衡。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永乐中举贤良方正,不就,布衣终身。其所作古体诗能自抒情怀,只是笔力较荏弱。所作律诗,注意运词和声调,故工稳平实,

  • 礼记集说

    ① 一百六十卷。宋卫湜(生卒年不详)撰。湜字正叔、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历官武进令、朝散大夫、知袁州等。精于礼学,学者称为栎斋先生。是书始作于南宋开禧嘉定年间,宝庆二年(1226)成书并上表朝廷,九年

  •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宋代释僧璩(生卒年不详)撰。僧璩,俗姓朱,吴(今江苏省吴县)人。为僧业弟子并受学什公。僧璩为学刻苦,专攻十诵,在律学方面颇有见地。在宋孝武帝时曾任僧正。除撰有《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外,传称还撰有《胜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