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援神契

孝经援神契

① 一卷。撰者不详。是书凡二十条。其中一条云“伏羲大目,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斗唇吐教,陈机授度”。此条“伏羲大目”四字,“斗唇吐教,陈机授度”八字,《群书征引》中无。又“奎主文章,苍颉效象,洛龟曜书,丹青垂萌画字”条,《天中记》引“仓颉效象”下多“是也”二字。又“明堂之制,东西九筵,筵九尺也。明堂东西八十一尺,南北六十三尺,故谓之太室”条,《御览·礼仪部十二》有此条,其中“长”字作“丈”,有误。此书版本为《说郛》本。② 三卷。明孙珏编辑。是书分三卷,大约以涉及天地时令者,为上卷。涉及帝王礼制者,为中卷。涉及六经及物理者,为下卷。各卷每条之下,多按语,其按语援引似乎十分广博,但驳杂不切当,难免累赘。按语中间或有称“贲居子曰”。贲居子,当为孙珏自号。所辑不著明出处,其中纬谶互相混杂,且多伪脱。该书版本为《古微书》本。③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是书基本上本于赵在翰所辑,又校之以《古微书》及清河郡本。在翰所辑各条,均注明出处,而后二者则没有。黄氏取二书与赵本同引者及有异文者俱注于下,以资参证。凡《古微书》与赵本同引者,共一百一十七条,其中有异文者七十五条。清河郡本与赵本同引者,共六十三条,其中有异文者,四十六条。除此之外,黄氏所采,也有不同于赵本的,或增其字,或删其字,或引文有异。是书于赵辑之外,又增多五十条。除“王者德至于天则日抱戴”附于“黄气抱日”条后,其余四十九条,则接于赵辑之末。赵本所漏略或所录不全的注语,黄氏均一一补足。对赵本原有考证所标“在翰按曰”,是书则用其语而删其名,但全书并不提及赵本,未免有掠美之心。该书版本为《汉学堂丛书》本。④ 一卷。清赵在翰(详见《孝经纬》)编辑。是书所辑凡一百六十九条,附宋均注一条,逐条注明出处。他书互引有同异者,皆详具条下。间或下一按语,按语有的证明经义,有的征引典故,有的注解深奥的文字,有的订正伪字。诸如此类,都可以见出在翰对于纬学的深厚功力。是书开篇“天子孝曰就”一条,宜以礼祭统所引为准,“就”言为“成”,“天子德被天下”,系邢昺孝经疏语,是为纬文作解,书中连引,不正确。另外,是书采证孙珏《古微书》数处,未可据为典要。该书版本为嘉庆刊《七纬》本。⑤ 二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是书题为魏宋均注,以孙珏《古微书》为底本,因而开头就录“贲居子曰”,以作解题。其实孙珏所说,不过望文生义,不足为据。国翰对所采诸条,均注明出处,出处不明者不收。于孙珏所辑之外另行增补者,也都另加标明。书中将“周公郊祀后稷”条收入“敢问”章,将“刑者也”条收入“五刑”章。二章之外,一概归于杂篇。所引诸书,增删颇见斟酌。是书首条之下,别引《后汉书·郊祀志注》以解本条,可视为蛇足。该书版本为玉函山房刊本。⑥ 一卷。清乔松年编辑。是书所辑凡一百三十四条,条下各注明出处,兼及他书互引之异同。“《春秋》设三科九旨”条下缺注出处,应为公羊疏。有的条下间或有辑者所做的考证。如御览诸书、天中记诸书、《白虎通》以及《礼祭统疏》等所引,原引并未指为援神契。辑者经考初学记》、《唐类函》、《汉官仪》诸书,对句法相合或句义相合者仍加以连缀,对误连为纬文者加以删削,对可疑之注低一格存而不论。凡此均可见出谨慎不苟。书中引《渊鉴类函》一条,引《字典》一条,因所引二书成于近代,必由转引而来,宜寻求其出处。该书版本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纬捃本。

猜你喜欢

  • 马融易传

    一卷。东汉马融(生平事迹见《马王易义》条)撰。有清孙堂辑本、马国翰辑本及黄奭辑本等。孙氏辑本名为《马融易传》,作一卷,载于《二十一家易注》中;马国翰辑本名为《周易马氏传》,作三卷,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

  • 嘉靖以来首辅传

    八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自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其学问渊博,为明前七子之首,主持文坛二十年之久,主张文必西汉,诗

  • 洺水词

    一卷。宋程珌(1164-1242)撰。程珌生平详见《洺水集》辞目。是集录词二十一首,系由毛晋从《洺水集》中摘出,另行刊行。程珌文章以欧阳修、苏轼为宗,其词亦出入苏、辛(弃疾)二家之间。其词时有奇句,不

  • 梅里志

    四卷。清吴存礼撰。吴存礼奉天(今辽宁沈阳)人。生卒年不详。官至江南巡抚。本书记述吴氏先世事。《史记·吴世家》张守节正义云:“泰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吴存礼以吴氏出自泰伯,故以《梅里》名书。有清

  • 左氏春秋集说

    十卷。附《春秋凡例》二卷。清朱鹤龄(详见《尚书埤传》)撰。鹤龄长于笺疏之学,所著《尚书埤传》、《诗经通义》、《读左日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著录。《左氏春秋集说》朱彝尊《经义考》著录为十二卷,注云

  • 文字存真

    一卷。清饶炯(生卒年不详)撰。饶炯字焱之,四川资中人。著作尚有《说文部首订》、《六书例渎》。是编依六书分六类,每类分举其例。象形内分从正视画,从侧视画,从平视画,从正视侧视平视互画,从远视画,从近视画

  • 易象授蒙

    一卷。清胡翔瀛撰。翔瀛字峄阳,山东即墨人。康熙时贡生。此书由作者自序,胡氏认为周易六十四卦皆与日常生活相关,是修己治人之道。此书是为家塾训蒙之书,仅取六十四象以示易学之门径,文中间或附有其于洛闽之地的

  • 药房樵唱

    三卷。《附录》一卷。元吴景奎(1292-1355)撰。景奎字文可。兰溪(今属浙江)人。曾为浙东宪府掾刘贞从事。后署兴化县儒学录,不就,卒于家。黄溍撰其墓志,深相惋惜。此集为景奎子履与其门人黄琪所编。其

  • 医家心法

    一卷,清高鼓峰(详见《己任编》)撰。此书又称《四明心法》。卷中列诊法、脉义、方论、药物等八篇,认为临证应先察内外、脏腑经络、新久虚实、食痰气血等,并以脉合诊。诊法共十二则。又列二十五方,概治五脏诸病,

  • 直隶绵州志

    五十五卷,清文棨修,伍肇龄纂。文棨,曾任绵州知州。绵州志创修于乾隆元年(1736)知州屠用谦,嘉庆知州李在文重修,兹编则为续嘉庆李志而作。《直隶绵州志》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共五十五卷,分为: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