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本义

孝经本义

① 一卷。清姜兆锡(生卒年不详)撰。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条。该书随文诠释,别无考订,不过是塾师课蒙的教本。该书有清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寅清缕刊《九经补注》本。② 二卷。明吕维祺撰。吕维祺字介孺,河南新安人。官至兵部尚书。维祺一生精力用于孝经,著述有《孝经本义》二卷,《孝经大全》二十八卷,《孝经或问》三卷,《孝经翼》一卷等。是书开首有吕维祺自序并《恭纪诗》四首,其中第三、第四两首,以韵语阐发著书之旨。其三云,“心疑见处还非我,手欲拈来说与君”;其四云,“尧舜可为惟孝弟,孔曾相授只渊冰,辜留斯道微言在,合有明王应运兴”。该书版本为道光《经苑》刊本。③ 一卷。刘光蕡(1843-1903)撰。刘光蕡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人。清代经学家。著述有《立政臆解》、《大学古义》等。是书开篇为读法十则,主要观点有:孝经经字非六经之经,而为天下大经之经,也就是是书所谓天下之经。孝是人与人相接之始。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义皆警辟。篇中释孝学,谓天子“以德言,非以位言,帝王与庶人非不同”。统观全书,不斤斤于句解字释,只是议论稍嫌空衍,未免附会。该书版本为民国九年(1920)刊《烟霞草堂遗书》本。

猜你喜欢

  • 梅花百咏

    一卷 本书为元冯子振(1257-?)与释明本(1263-1323)唱和诗集。冯子振号海粟,又号怪怪道人。攸州(今属湖南)人,官承事郎集贤待制。明本,俗姓孙,号中峰,钱塘(今属浙江)人,居吴山圣水寺。明

  • 延平答问

    一卷,附录一卷。宋朱熹撰。熹父松,宣和中官闽,生熹于延平(今福建南平市)。朱熹为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阐发儒家思想中的“仁”和《大学》、《中庸》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二程(程颢、程颐)理气关系的学说,集

  • 春秋说志

    五卷。明吕楠(见《周易说翼》)撰。该书评断春秋人物、史事,凭私臆断,务为新说,大抵褒贬迂刻,不近情理,甚至牵强附会。今有《吕泾野五经说》本、《惜阴轩丛书续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

    二卷。清潘衍桐辑。衍桐一名汝桐,字峄琴,广东南海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朱子注《论语》,长于义理,也不废训诂,而世儒却诋朱子不明训诂。是书是衍桐为官浙江学政时,命诂经精舍诸生

  • 明六朝索隐

    十六卷。明雷礼(详见《明大政记》)撰。何应元校。应元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以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事迹编年记录。《明史·艺文志》未载此书,疑为后人自实录中抄撮而成,托名于礼。有《四库

  • 素灵微蕴

    四卷。清黄元御(生平事迹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为黄氏研究《内经》心得。所以称为“素灵微蕴”,是因黄氏以《素问》、《灵枢》等经典著作为本,阐发其中精微奥妙之义蕴。书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书中载

  • 敬乡录

    十四卷。元吴师道(详见《战国策校注》)撰。本书为补宋洪遵《东阳志》中所记人物之缺而作,始自梁朝,迄于南宋末。每人皆先述其事迹,后录其诗文,并间有吴氏考证、按语。体例略近元好问《中州集》,但元氏借诗以存

  • 墨庵经学

    清沈起撰。起明末清初人,生卒年不详,字仲方,秀水(今浙江嘉兴县)人。明末诸生,后出家为僧。除此书外,还著有《学园集》、《今国语》、《宗门近录》等。此书包括五种,一为《大易测》,分《图象疏义》、《字画订

  • 天步真原

    一卷。清薛凤祚(?一1680)译。薛凤祚字仪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有《圣学心传》、《两河清汇》、《历学会通》等。薛氏初从魏文魁习天文,主持旧学,后会穆尼阁,始改从西学。于南京协助穆尼阁编译,掌握

  • 续仙传

    三卷。南唐沈汾(生卒年不详)撰。沈汾,汾或作玢,南唐时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唐溧水令沈汾或作玢”,吴淑《江淮异人录》载称“沈汾侍御”。《四库提要》称“所谓唐者,南唐也。”近人陈国符《道藏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