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注义
一卷。清魏裔介(详见《易经大全纂要》)撰。该书对《孝经》分章进行诠释。其训诂字义的标题曰“注”,敷衍语音的标题作“义”。词旨浅近,为课蒙之作。
一卷。清魏裔介(详见《易经大全纂要》)撰。该书对《孝经》分章进行诠释。其训诂字义的标题曰“注”,敷衍语音的标题作“义”。词旨浅近,为课蒙之作。
一卷。明朱权撰。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自号臞仙,别号涵虚子,又号丹丘先生、大明奇士。封宁献王,初封大宁,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长于戏曲理论,尤精音律。另著有《太和正音谱》。
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是奉汉明帝诏命,继续他父亲班彪之业修成《汉书》的。《汉书》并非班固一人所作。他的父亲班彪是
一卷。无名氏撰。书前原有序,但没有署名。书后有沈侃所作的序,署有他的字为和卿,官名为陵州同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陵州始设于元,则元人作也。”无名氏可能也是元代人。书中记录一些无关紧要的法律内容
二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事迹见《南唐二主词校》辞目。此书为论词之作,系著者重要的文学论著,为近代最著名的词话。它突破了清代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局限,独树一帜,而以“境界说”为中心
①十二卷。明吕兆祥(生卒不详)撰。吕兆祥,吕元善之子,明末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生平仕履不详。著有《陋卷志》、《东野志》等。《宗圣志》记载有关曾子事迹。曾子祠墓在山东嘉祥县,其历代崇祀本末记载不详
一卷。元吴澄撰。吴澄事迹详见《易纂言》条。该书以《今文孝经》为本,仍从朱熹《孝经刊误》的体例,分列经传。其经则合今文六章为一章,其传则依今文为十二章,而改易其次序。后附录朱熹所删语句一百七十二字与古文
十二卷 明张栩编。张栩,字叔周,号梦予,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当为万历、天启时人。据张栩自序云,此书为继六观堂刻《青楼韵语》而作。《青楼韵语》只载录妓女情诗,而《彩笔情词》则扩大其范围
一百三十二种,一百三十四卷。明佚名编辑。丛书汇辑群书,抄撮而成,漫无系统,如苏轼《物类相感志》之类出诸《说郛》,严羽《沧浪诗话》之类取于《百川学海》,马文升《兴复哈密记》、《西征石城记》之类采自记载汇
十九卷。清任启运撰。任启运详《周易洗心》条。此书是作者就平时与门人讲论之札记加以整理而成,乃为举业而作。书中除阐发义理之外,亦间有考证。
一卷。旧本题为宋李澄叟撰。李澄叟之生平始末已不可详考。据该书《序》末自题称“湘中人”,以及其中“嘉定辛巳六月”等,推知李澄叟可能是宋高宗末年人,到宋宁宗(1200年前后)时尚存。考《书史会要》所载,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