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海类编

学海类编

四百四十一种,八百一十卷。清曹溶(详见《崇祯五十宰相传》)编辑,陶越增订。陶越字艾村,为曹溶门人,余事不详。曹溶辑成此书,初仅有抄本,卷首分列四部,以类相从,一曰经翼,二曰史参,三曰子类,四曰集余。集余中又分为行诣、事功、文词、记述、考据、艺能、保摄、游览等八类。其主要子目书,经翼中有宋吕祖谦《易说》、明王崇庆《周易议卦》、明袁仁《尚书蔡注考误》、明艾南英《禹贡图注》、清朱彝尊《尚书古文辨》、宋辅广《诗经协韵考异》、宋程大昌《诗论》、明陈子龙《诗问略》、唐陆淳《春秋集传微旨》、清吴守一《春秋日食质疑》、宋郑樵《礼经奥旨》、宋真德秀《三礼考》、明陈仁锡《周礼五官考》、清陈廷敬《三礼指要》、宋黎立武《大学发微》、《大学本旨》、《中庸指归》、《中庸分章》、元程复心《孔子论语年谱》,《孟子年谱》、明虞淳熙《孝经集灵》等;史参中主要有明唐顺之《两汉解疑》、宋唐庚《三国杂事》、明唐顺之《两晋解疑》、宋石延年《五胡十六国考镜》、宋刘敞《南北朝杂记》、明李东阳《新旧唐书杂论》、宋孙甫《唐史论断》、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宋佚名《平巢事迹考》、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宋郑文宝《江表志》、明毛先舒《南唐拾遗记》、宋张唐英《蜀梼杌》、宋尹洙《五代春秋》、宋陈彭年《江南别录》、宋王偁《张邦昌事略》、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宋佚名《三朝野史》等;子类中主要有宋晁说之《晁氏客语》、明刘基《郁离子》、明方孝儒《侯城杂诫》、明岳正《类博杂言》、明李梦阳《空同子纂》、明王良《心斋约言》、明皇甫缙《近峰记略》、明何塘《阴阳管见》、明祝允明《读书笔记》、明郑晓《学古琐言》、明陆深《俨山外纂》、明侯一元《二谷读书记》、明黄省曾《客问》、明王文禄《海沂子》、清杨斌《常语笔存》等;集余行诣类主要有宋林同《孝诗》、宋朱熹《白鹿书院教规》、宋韩元吉《桐阴旧话》、宋真德秀《论俗文》、宋李之彦《东谷随笔》、元郑太和《郑氏规范》、明张芹《建文忠节录》、明王文禄《廉矩》、明海瑞《元祐党籍笔考》、《庆元伪学党籍》、明刘宗周《人谱》、《证人社约》、清徐乾学《教习堂条约》等;事功类主要有宋杨亿《历代诠政要略》、宋陈彭年《贡举叙略》、明韩邦奇《乐律举要》、明董其昌《学科考略》、清郎廷极《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清王士祯《纪琉球入太学始末》、明王守仁《阳明先生乡约法》、《阳明先生保甲法》、明戚继光《莅戎要录》、明卜大同《备倭记》、清姜宸英《江防总论》、《海防总论》、宋刘筠《刑法叙略》、清谭煊《续刑法叙略》等;文词类主要有梁任昉《文章缘起》、唐贾岛《二南密旨》、唐释皎然《诗式》、宋张玉田《乐府指迷》、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宋洪迈《容斋诗话》、《容斋四六丛谈》、宋王灼《碧鸡漫志》、元陈秀明《东坡文谈录》、《东坡诗话录》、元陆辅之《词旨》、明王世贞《全唐诗说》、《诗评》、《文评》、明陈继儒《佘山诗话》、清徐釚《南州草堂词话》等;记述类主要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唐张固《幽闲鼓吹》、宋宋祁《宋景文笔记》、宋张耒《明道杂志》、宋太平老人《袖中锦》、宋周密《志雅堂杂抄》、宋杨万里《诚斋挥麈录》、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元陈世隆《北轩笔记》、元郑元祐《遂昌山樵杂录》、明郑瑗《井观琐言》、明文林《琅琊漫抄》、明沈周《石山杂记》等;考据类主要有宋黄朝英《缃素杂记》、宋佚名《文昌杂录》、宋赵叔向《肯綮录》、明陈继儒《群碎录》、《枕谭》、明陶涵中《男子双名记》、明李肇亨《妇女双名记》、明岳元声《方言据》、明沈德符《秦玺始末》、清黄宗羲《历代甲子考》、清朱彝尊《孔子弟子考》等;艺能类主要有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宋魏了翁《学医随笔》、元汤原《古今画鉴》、明都穆《寓意编》、明屠隆《文具雅编》、明沈德符《飞凫语略》、清曹溶《砚录》、清朱彝尊《说砚》等;保摄类主要有元佚名《馔史》、《拊拿录》、明息斋居士《摄生要语》、明陈继儒《养生肤语》、明陈诗教《花里活》、清马大年《怡情小录》、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唐李德裕《明皇十七事》、汉诸葛亮《新书》等;游览类主要有清王士祯《居易录谈》、清顾炎武《京东考古录》、清屈大均《先圣庙林记》、明黄淳耀《山左笔谈》、明黄省曾《吴风录》、宋释祖秀《华阳宫记事》、清王士祯《广州游览小志》、清陈鼎《滇游记》、《黔游记》、明黄洪宪《朝鲜国记》、明屠隆《游具雅编》等等(种类繁多,此不具列)。据该书卷首自述选录之旨说:二氏之书、专说元虚及成仙作佛之书不录,诬妄之书不录,志怪之书不录,因果报应之书不录,荒诞不经之书不录,秽亵谑詈及一切游戏之书不录,不全之书不录,诗不系事者不录,杂抄旧著成编、不出自手笔者不录,《汉魏丛书》、《津逮秘书》、及《说海》、《谈丛》等书所载者不录,部帙浩繁者不录,近日新刻之书及旧版流传尚多者不录,明末说部书不录,茶经酒谱诸书不录。由此可知此书选择精严,一洗明季刊刻丛书互相抄辑、割裂成编之弊,编纂宗旨较前人进步。本书付印较晚,主要版本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六安晁氏聚珍版本,民国九年上海涵芬楼影晁氏本。

猜你喜欢

  • 偃曝谈余

    一名《偃曝余谈》,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条)撰。书首陈继儒自跋云:“余入冬喜负暄读书,已渐相昵。往往狎夏日鼾睡以为快。庶几有鲁恭士阳之意与。客笑不能从。云:‘王僧达云:寒荣共偃曝。孟浩然云

  • 容斋诗话

    六卷。宋洪迈(1123-1202)(详见《史记法语》)撰。《容斋随笔》为洪迈近四十年之读书笔记,而此集即是由后人辑《容斋随笔》中涉及诗歌的内容而独成一编的。主要记载洪氏对诸名家诗歌的评论。洪迈论诗,对

  • 周易郑注

    十二卷。汉郑玄撰,宋王应麟撰集,清丁杰后定,张惠言订正。此为湖海本。丁杰字小疋,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乾隆时进士,官教授。王应麟所辑《周易郑康成注》一卷,明胡震亨附刊于李鼎祚《周易集解》后,姚士粦

  • 扬城殉难续录

    三卷。清末郑章云(生卒年不详)辑。章云字士烺,扬州人。该书继刘孟瞻、吴熙载所集《扬城殉难录》而作,记太平天国战事中扬州死难之人。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扬州城被攻陷,上中卷为官吏、士绅,下卷则为妇女

  • 风雅遗音

    二卷。宋林正大撰。林正大字敬之,号随庵,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宋宁宗开禧中为严州学官,精音律,善于用词作栝前人名篇,以为管弦乐曲。著有《风雅遗音》。是书凡二卷,前有易嘉猷序。书中皆取前人诗

  • 书法正传

    十卷。明冯武(1627-?)撰。冯武号简缘。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清代书法名家冯班之从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八十一岁,馆于苏州缪日芑家,为其述此书。此书专论正楷之法,书前有冯武自序,次为凡例八条

  • 居官寡过录

    三卷。清刘振清汇梓、李元春评阅。刘振清,字金亭,陕西朝邑县人。李元春,号时斋,陕西朝邑县人,嘉庆举人拣选知县,又改大理寺评事。后因母老,回陕西书院,教人以身心性命之学。本书原为刘振清汇梓,李元春重加辑

  • 史诠

    五卷。明程一枝撰。程一枝,字巢父,休宁人。是编专释《史记》字句,校考诸本,颇有发明。但其中参杂时人评语,似有些俗陋。其体例亦有过于胶固,皆不可据为定论。

  • 璧水群英待问会元选要

    八十二卷。宋刘达可编,元华亭沈子淮选,宁州查仲孺、吴江徐珩批点。皆不知其生平事略。其书为太学诸生答策而编。所以名曰“璧水群英待问”。全书分十六门。每门之外分二例。一曰名流举业。又分为立意发端、稽古伟议

  • 后村诗话前集

    二卷。《后集》二卷。《续集》四卷。《新集》六卷。宋刘克庄(1187-1269)(详见《后村集》)撰。是书为刘克庄晚年所著。其中,只有前集单本刊行,其余均编入其文集之中。据后卷自跋称,前后二集,为六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