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宋书

宋书

一百卷。梁沈约(411-513)撰。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史学家、文学家。沈约靠母亲抚养成人,历任宋、齐、梁三朝显宦,“该悉旧章,博物洽闻”(《梁书·沈约传》)。宋时为尚书度支郎,齐时为五兵尚书,国子监祭酒,助梁武帝登位,为尚书仆射,封建昌侯,官至尚书令。他一生著作很多,除《宋书》一百卷和文集九卷,还有《晋史》、《高祖纪》、《宋文章志》、《迩言》、《谥例》等,总共近四百卷。还校过四部图书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他还是文学家,与周颙共创四声、八病之说,对古体诗转为律诗有贡献,著有《四声谱》。沈约撰《宋书》是受齐武帝命诏。是从齐武帝永明五年(487)春,至六年(488)二月,用了一年零二个月完成纪、传二部分。因在他以前有徐爰撰的《宋书》,记载自东晋元熙元年(419)刘裕掌权开始,至宋孝武帝大明末年(464)止,六十五卷,空缺了宋末十余年的一段历史。还有孙冲之、孙严等也分别编过《宋书》,这些书都有头无尾,不包括宋末史事而沈约主要是续补徐爰《宋书》未写的后十三年史事,及删定工作,其他照旧。沈约撰了七十卷,后又续三十卷志,共一百卷。从公元420年(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灭晋称帝建立宋朝,到公元479年(宋顺帝升明三年)为萧齐所灭,记载六十年的历史。保存了丰富的史事。《宋书》有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十卷本纪是记刘宋的八个皇帝,刘劭未入本纪,而入于列传中。武帝刘裕本纪分三卷,其余一帝一纪。有的帝纪简略,也独立成卷。宋志三十卷,分为八目,有《志序》一篇,说明立志缘由。沈约不立《艺文》《沟洫》二志,理由是时代不同,因而从略。《食货》《刑法》在《晋书》中已有目,因而《宋书》没有。《三国志》无志,可到《宋书》里找。列传六十卷,最后一卷是《自序》,结尾是上《宋书》表,使首尾完具,类传中有《恩幸传》目,专记出身寒贫得皇帝赏识而登高位者。《宋书》没有《文苑传》,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颜延之等设专传。《宋书》是官修史书,难免宣扬士族门阀制度,为士族树碑立传。《宋书》内容冗杂,但许多记载很有史料价值。如《州郡志》记载着中国南方地理沿革及侨州郡县分布和户口统计数字。《乐志》里保存了许多汉魏以来的乐府诗。祖冲之的《大明历》有全文,反映当时的自然科学情况。《宋书》流传中有残缺,有的后人又补,又有重复,如《宋书》卷六十二与五十九,是后人抄《南史》补的,把附传也抄入了。《宋书》与《南史》关系密切,可参考阅读。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宋书》是现今最好的一个本子。另有北京图书馆藏宋元明三朝本,南宋书局本、商务书馆影印三朝本。

猜你喜欢

  • 唐氏三种

    四卷。明唐枢(详见《易脩墨守》)撰。唐枢著述颇多,《四库全书总目》就介绍其十种书(均为存目)。《唐氏三种》收《周礼因论》一卷、《证道编摘要》一卷、《国琛集》二卷。《周礼因论》详述周代典章制度,《国琛集

  • 晓庵新法

    六卷。清王锡阐(1628-1682)撰。王锡阐字寅旭,号余不,又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不愿出仕清朝,乃闭门读书,任塾师,专攻天文,经常进行天文观测。著有《五星行度解》,另有《晓庵先生文集》

  • 射林

    八卷。明朱光裕(生卒年不详)撰。朱光裕,字仁仲,苏州(今江苏苏州)人。万历中诸生。此书内容均为作者平日之见闻。分舆象系、君臣系、政事系、艺文系、礼乐系、疆戎系、田赋系等,均为发策决科而设,其中多沿袭旧

  • 古文尚书条辨

    五卷。清梁上国撰。梁上国字九山,福建长乐人。此书第一条至第一百一十九条都是辨正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的。而眉端的考订之语,则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其考订颇多精审之处,如第一条:“十六篇之说既有刘歆、班固

  • 坦斋通编

    一卷。南宋邢凯(生卒年不详)撰。此书原来不著撰人姓名,《说郛》收入此书时,题曰宋邢凯撰。邢凯生平事迹不详。书中记载乾道辛卯(1171)王宁为武宁宰,其家充任里正,可知邢凯为武宁(今江西武宁)人。书中记

  • 宋景濂未刻集

    二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集重刻于嘉靖中,行世甚久。此本乃清顺治十二年(1655)宋濂裔孙实颖得文征明家所藏旧稿以示金坛蒋超,超择其中今本未载者得三十八篇,编为此集,以补其遗。并以韩叔

  • 谷庵集选

    八卷。明姚绶,(1423-1495)撰。姚绶,字公绶,初号谷庵,又号云东子、兰台逸史、天田老农、上清仙吏、云东逸史等,又称丹丘先生,浙江嘉兴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监察御史、江西永宁知府。擅画

  • 嘉隆疏抄

    二十卷。张卤编。张卤,明朝仪征(今江苏仪征)人,字召和、号浒东。嘉靖乙未(1535)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合入拜大理卿、寻出为南京太常卿,以忤张居正致仕,有《嘉隆疏抄》、《张浒东集》。《嘉隆

  • 达斋丛说

    一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此书主要内容是解说经义,只“汉唐改笞法”、“三门转漕”、“神臂弓”、“劈正斧”几条无关经义。在“文王受命称王改元说”中,认为文王受命改元,为古今一大疑,其实不值得怀

  • 洪文襄公年谱

    一卷。清法式善(1752-1813)撰。法式善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一号梧门。内务府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数十种书籍。该书记明末清初洪承畴事,自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