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宋书

宋书

一百卷。梁沈约(411-513)撰。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史学家、文学家。沈约靠母亲抚养成人,历任宋、齐、梁三朝显宦,“该悉旧章,博物洽闻”(《梁书·沈约传》)。宋时为尚书度支郎,齐时为五兵尚书,国子监祭酒,助梁武帝登位,为尚书仆射,封建昌侯,官至尚书令。他一生著作很多,除《宋书》一百卷和文集九卷,还有《晋史》、《高祖纪》、《宋文章志》、《迩言》、《谥例》等,总共近四百卷。还校过四部图书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他还是文学家,与周颙共创四声、八病之说,对古体诗转为律诗有贡献,著有《四声谱》。沈约撰《宋书》是受齐武帝命诏。是从齐武帝永明五年(487)春,至六年(488)二月,用了一年零二个月完成纪、传二部分。因在他以前有徐爰撰的《宋书》,记载自东晋元熙元年(419)刘裕掌权开始,至宋孝武帝大明末年(464)止,六十五卷,空缺了宋末十余年的一段历史。还有孙冲之、孙严等也分别编过《宋书》,这些书都有头无尾,不包括宋末史事而沈约主要是续补徐爰《宋书》未写的后十三年史事,及删定工作,其他照旧。沈约撰了七十卷,后又续三十卷志,共一百卷。从公元420年(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灭晋称帝建立宋朝,到公元479年(宋顺帝升明三年)为萧齐所灭,记载六十年的历史。保存了丰富的史事。《宋书》有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十卷本纪是记刘宋的八个皇帝,刘劭未入本纪,而入于列传中。武帝刘裕本纪分三卷,其余一帝一纪。有的帝纪简略,也独立成卷。宋志三十卷,分为八目,有《志序》一篇,说明立志缘由。沈约不立《艺文》《沟洫》二志,理由是时代不同,因而从略。《食货》《刑法》在《晋书》中已有目,因而《宋书》没有。《三国志》无志,可到《宋书》里找。列传六十卷,最后一卷是《自序》,结尾是上《宋书》表,使首尾完具,类传中有《恩幸传》目,专记出身寒贫得皇帝赏识而登高位者。《宋书》没有《文苑传》,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颜延之等设专传。《宋书》是官修史书,难免宣扬士族门阀制度,为士族树碑立传。《宋书》内容冗杂,但许多记载很有史料价值。如《州郡志》记载着中国南方地理沿革及侨州郡县分布和户口统计数字。《乐志》里保存了许多汉魏以来的乐府诗。祖冲之的《大明历》有全文,反映当时的自然科学情况。《宋书》流传中有残缺,有的后人又补,又有重复,如《宋书》卷六十二与五十九,是后人抄《南史》补的,把附传也抄入了。《宋书》与《南史》关系密切,可参考阅读。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宋书》是现今最好的一个本子。另有北京图书馆藏宋元明三朝本,南宋书局本、商务书馆影印三朝本。

猜你喜欢

  • 紫微集

    三十六卷。宋张嵲(约1094-约1146)撰。张嵲,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城尉。绍兴九年(1139),除司勋员外郎。累迁敷文阁侍制、制衢州。终于提举江州太

  • 陀罗尼杂集

    十卷。梁失(生卒年不详)译。《陀罗尼杂集》总汇有自晋代至梁代诸陀罗尼,共一百七十一种,二百六十八首。是从诸经中就此内容抄录成书,并非译自天竺。据考证此书应为万天懿所撰。据《续高僧传》那连提黎耶舍传记载

  • 禹贡水道考异

    十卷。清方堃撰。方堃字冉亭,湖南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人,嘉庆十三年举人。本书分为南、北二条,南条“水道考异”五卷,北条“水道考异”五卷。据称,本书南条多主目验,但方堃声称汉水在没有和沔水会合之前,已

  • 帝女花

    二卷。清黄燮清填词、查仲诰正谱。燮清生平籍里见《倚晴楼诗集》条;查仲诰,字竹洲,海昌(浙江海宁县境)人,生平不详。是书系燮清所制传奇数种之一。燮清友陈其泰谓斯文:“谓夫含咀宫商则成美、因之流播驱驰翰墨

  • 诗音

    十五卷。清高澍然(生卒年不详)撰。澍然字雨农,福建光泽(今福建光泽)人。嘉庆七年(1802)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好古文辞。著有《春秋释经》十二卷、《论语私记》二卷、《诗音》十五卷。是书分平上去十卷、入

  • 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

    残存七卷。唐金陵沙门智矩(生卒年不详)集。《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一书,为人物传记体佛书,原共有十卷,现残存七卷。清代,日本常磐博士在其国内青莲院藏古写本中发现宝林传卷六,并将影印传世。与此同时,我国山

  • 保靖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林继钦修,袁祖绶等纂。林继钦,无锡人,曾任宝靖县知县。袁祖绶,石门人,保靖县训导。保靖县志,创修于雍正九年(1731)。其后一百四十余年间,屡经采辑,迄无所就。后邑举人罗经番有续辑志稿

  • 周易衷翼集解

    二十卷。清汪撰。字欲括,号容川,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宝庆府同知。据其自序,十翼之作广大精深,显羲画所示无言之数,衍文周含而未发之精。其以六十四卦反复于十翼中,以辞合象

  • 绩溪县志

    十二卷,明陈嘉策修,何棠等纂。陈嘉策,万历初年知绩溪县事。何棠,字师召,浙江仁和人,举人,官至南京工部司务,万历八年任绩溪儒学教谕。绩溪自建邑以来,志无完书,明成化年间,侍御李宗仁谪簿是邑,延汪宪纂辑

  • 四书正

    十卷。清张昉撰。昉字于东,号匏客,河南商丘人。崇祯九年(1636)进士,入清后隐居不出。著有《匏客集》等。其学笃守朱熹之旨,对《四书》深有所窥。认为讲学与说书不同。讲学者阐发讲明心性之理,借《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