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宋高宗御书石经

宋高宗御书石经

(石刻本)宋高宗(赵构)御书,间或有宪圣皇后续书。经数为《易》、《诗》、《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还有《经解》五篇。始刻于绍兴五年(1135),毕工於淳熙四年(1177)。据《玉海》,绍兴五年九月,赐汪应辰以下御书石刻《中庸》篇,廷试毕赐御书。从此开始,十三年,赐陈诚之《尚书·周官》;十八年六月,高宗又御书《儒行》篇,赐进士王佐等;二十一年五月,赐赵达等《大学》;二十四年赐张孝祥等《皋陶谟》;二十七年赐王十明等《学记》;三十年四月,赐梁克家等《经解》篇。十三年二月,内出御书《左氏春秋》,宣示馆职少监秦熺以下作诗以进;六月,内出御书《周易》;九月,高宗对辅臣说,学写字不如便写经书,这样不仅可以写字,还可以不忘经书。随即委托临安府张澂刊刻《尚书》,颁诸州学。十四年正月,出御书《尚书》;十月出御书《毛诗》;十六年五月,出御书《春秋左传》:皆就本省宣示馆职,作诗以进。高宗又书写了《论语》、《孟子》,皆刊立于太学。淳熙四年(1177)五月,赵磻老奏,阁将就绪。其石经,《易》、《诗》、《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之外,尚有御书《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经解五篇》不在太学石经之数。今搜访旧本,重行摹勒,以补礼经之缺,从之。经石立临安太学府首善阁及大成殿后三礼堂的廊庑上。淳熙四年,置光尧石经之阁下。元至元年,西僧杨琏真加欲取石经为浮屠基,申屠致远力拒乃止,经石竟亦散落。后太学改为西湖书院,又改为仁和学,岁月久了就零落了。宣德元年置大成殿后及两庑,天顺四年,移至城隅贡院的仁和学。正德十三年,宋廷佐移至府学棂星门两边,并在上面盖了周廊。崇祯末年,周廊塌坏,又嵌入壁中。当时所刻石数,《玉海》以后诸书皆不记载,今残存的有八十六碑。而《杭州府志》引《武林石刻记》云,《春秋》三十二碑,《尚书》六碑,《周易》二碑,《诗经》十碑,《论语》七碑,《孟子》十一碑,《中庸》一碑。所载的《春秋》、《尚书》之数与今不同。又引宣德年杨一清记云,《周易》二碑,《尚书》七碑,《诗经》十碑,《春秋》四十八碑,《孟子》《论语》《中庸》十九碑。今《左传》亡佚了十六碑,《尚书》亡佚一碑。不过这些碑刻在宣德年间已有亡佚,反不如今天保存得多。今存八十六碑之外,不知究竟亡佚了多少。所可考者,《周易》每碑四列,每列五十六行,每行十七字。《尚书》每碑四层,每层四十二行,每行二十七字。《诗经》每碑四层,每层四十五行,每行二十六字。《春秋左传》每碑四列,每列四十五行,每行二十八字。《论语》每碑四列,每列二七行,每行二十六字。《孟子》每碑四列,每列二十八行,每行二十六字或十七字、十五字。《周易》、《诗经》、《尚书》、《春秋左传》、《礼记》是楷书书写,《论语》、《孟子》则是行书书写。

猜你喜欢

  • 谈天

    十八卷。英国侯失勒·约翰(1792-1871)撰,伟烈亚力口译,李善兰、徐建寅笔受。侯失勒·约翰父维廉系英国天文学者,以发现天王星著名于世。约翰亦以治天文学著《密体》于当时。是编为其所撰《天文学》纲要

  • 广温热论

    见《广温疫论》。

  • 西园诗钞

    四卷。《续编》四卷。清张扩庭(生卒年不详)撰。张扩庭字海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人评其诗河清体洁,有天成之感。五言古诗摹写蜀中山水,七言则豪健。他自喜律诗,绵丽深欸,不

  • 言旧录

    一卷。清张金吾(生卒年不详)撰。金吾字月霄,江苏常熟人,古文献学家。该书记其生前学术经历。书中有其妻季景和序。金吾四十一岁时,景和亡故,再两年金吾亦故去。此书止于金吾四十二岁时。金吾喜藏书,有《爱日精

  • 九容公式

    一卷。清王季同(1874-1947)撰。王季同,原名王季锴,字小徐,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元李冶《测圆海镜》卷首的“圆城图式”给出了通、边、底、黄广、黄长、高、平、大差、小差、皇极、太虚、明、之十三率

  • 仙佛奇踪

    四卷。明洪应明(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著有《仙佛奇踪》四卷。《仙佛奇踪》是记佛老二家故事的书。前二卷记仙事,后二卷记佛事。首卷载老子至张三丰六十三人

  • 禹贡指南

    四卷。宋毛晃(生卒年不详)撰,晃字明敬,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小学家,绍兴中免解进士,晃精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为海内所宗,尝闭户著书,用功勤苦,砚为之穿,学者称为铁砚先生。著述除《禹贡

  • 易指要绎

    三卷。明方时化撰。时化的高祖方社昌曾著《易指要》五卷,至时化乃取而绎之,故名《易指要绎》。书中每段之下凡称“绎曰”者,都是方时化所写。这是方氏《易》学的第四种书。《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周厚堉藏本著录存

  • 李氏居室记

    五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父,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正德进士,历官山西佥事。嘉靖间免归。李濂少负俊才,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初受业于李梦阳,后不屑附和。里居四十余年。以古文

  • 礼经补证凡例

    不分卷。附容经类纂凡例,无卷数。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清光绪进士。历任龙安、绥安府学教授,尊经书院襄校等职。曾师事王闿运。专治今文,其学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