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寒松堂集

寒松堂集

九十二卷。清魏象枢(1617-1687)撰。魏象枢,字极环,号昆林,又号庸斋。蔚州(今属河北)人。崇祯年间举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后因病告归。卒谥敏果。魏象枢为官清正廉明,有“清初直臣之冠”之名。其诗取材于现实,多描写下层百姓生活,充满现实感和生活情趣,也抒发对明室的思念,感情真挚,楚楚动人。诗作形式大部分为赠答诗或即景抒怀诗。文字质朴,不加雕饰,直抒胸臆,风格清丽。其文以奏疏、书序、传记等为主,成就不及诗作。寒松堂为魏象枢居室之名,康熙帝曾亲笔书写寒松堂匾额赐归,他因此自号寒松老人。《寒松堂集》初为魏象枢之子魏学诚所编,因意在于先人手泽,一字无遗,遂细大不捐。全书九十二篇,收入魏象枢所纂群书未成之稿,卷首有熊赐履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所作序,刻成约在此年前后。光绪五年(1879),定州王氏谦德堂刊《畿辅丛书》本,较为流行,包括文集十卷,诗集三卷。文集前四卷为奏疏,卷五为书序、传记,卷六、卷七为书简,卷八为碑志、表状、祭文,卷九为杂著,卷十为庸言。诗集按年编次,顺治元年(1644)起,康熙十九年止。此集还有嘉庆十五年刊本,共十二卷。文集九卷,诗集三卷,另附《魏庸斋先生年谱》一卷。

猜你喜欢

  • 伤寒辨证

    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

  • 樊致虚诗集

    四卷。明樊良枢(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樊良枢,字尚植,一号致虚,江西进贤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浙江提学副使。著有《樊致虚诗集》。是集为良枢诗集,凡四卷:《匡山社集》一卷

  • 七国春秋平话后集

    上中下三卷。全名为《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一般都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之底本。讲史话本小说,叙述乐毅伐齐事。书题“后集”,必应有“前集”。此《后集》开头入话略述前事云

  • 古隽孝略

    六卷。明顾充(生卒年不详)撰。顾充有《字义总略》。本书摘录古人隽语,分三十四类,并附以注释。亦间有考证。书末有重刻自跋,称始集古隽于定海学宫,镂版行之。而嫌其未备,更加增辑云云。但仍未能精核。

  • 徐文长集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其字号与里贯均见《徐文长逸稿》。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

  • 李刚己诗集

    一卷。清李刚己(1872-1914)撰。李刚己,字以行,直隶南宫县(今属河北省)人,光绪进士。官至山西灵邱县知县。入张曾扬幕府。著有《西教纪略》、《诗集》。此集为《李刚己诗集》。仅一卷。其诗学杜甫,颇

  • 邻苏老人年谱

    一卷。清杨守敬撰。守敬字醒吾,清末叶湖北宜都人,同治年举人。守敬在黄州为官时,因城北即苏东坡所游之赤壁,故筑园名邻苏园,自号邻苏老人。辛亥革命后,守敬曾应大总统之召为顾问,又为参政。守敬善书法,熟目录

  • 说郛

    一百二十卷。明陶宗仪(?-1396?)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黄岩(今属浙江省黄岩县)人。元朝灭亡后,陶宗仪隐居乡里,拒不仕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初年下诏广征天下儒士,陶宗仪以疾固辞,继续隐

  • 有怀堂诗文集

    一卷。清田肇丽(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田肇丽,字念始,户部侍郎田雯之子,山东德州人。官户部郎中。少以才高自傲,后屡试不中,故述怀诗有“惭非科名人”之句,为此耿耿于怀。其诗文均有抒胸臆,但品格只在一

  • 鹿樵自叙年谱

    二卷。清张大镛(1770- 1838)自撰。大镛字声之,号鹿樵。江苏昭文(今常熟)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山西河东道等职。工书画,著有《河东从政录》、《师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