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对数探源

对数探源

二卷。清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撰。《对数探源》是李善兰早期数学研究成果,写于1845年,与《方圆阐幽》、《弧矢启秘》一同构成他独创的“尖锥术”奠基性著作。《对数探源》是尖锥术用于对数研究的专著。李善兰认为:“欧罗巴造(对数)表之人,仅能得其数,未能知其理也,间尝深思得之,叹其精微玄妙,且用以造表,较西人简易万倍。然后知言数者之不可不先得夫理也。”他的精微玄妙之理就是尖锥术。《对数探源》卷一为“明理”部分,叙述了十二条命题,首先他指出:“对数之积,诸乘尖锥之合积也。”所谓“对数之积”就是一支双曲线下一段区间内的面积,它等于相应的数的对数。第七条命题说:对于上述之尖锥合积,“若于其直线上作连比例诸率线,各如其线截之,则逐层前率截积与后率之较其积皆同。”这是本书的核心定理,说明了对于任意x,尖锥合积L(x)与h-x之间的对数对应关系,即证明了相当于的积分公式,将对数计算化成了尖锥合积计算。《对数探源》卷二为“详法”,先求二十尖锥“泛积”,李善兰把叫做k-1乘尖锥之“泛积”,他求到,做成二十尖锥注积表,由此表可求出由2到10的各自然数的自然对数。为计算常用对数,李善兰在注积表基础上求得μ=0,43429451,然后又求出由到这19个数做成二十尖锥定积表,“既得二十尖锥定积,便可依此造表”。求得各数之常用对数。在具体使用时,只须计算到“十三乘尖锥”,因为数已很小,故“十四乘以下,俱去不用”。《对数探源》以李善兰独创的尖锥术来处理对数计算,并取得了一些相当于定积分的结果,这在当时西方微积分尚未译成中文的情况下是十分可贵的。《对数探源》的版本有:《则古昔斋算学》本,现藏北京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古今算学丛书》本;金山钱氏《指海》本。

猜你喜欢

  • 睢宁县志

    十八卷。清侯绍瀛修,丁显纂。侯绍瀛,字东洲,清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举人,光绪十年就任睢宁知县,十五年调知沛县。好文学,善诗歌,著有《南游草》、《北游草》,曾于光绪十六年主修《沛县志》。丁显,字西圃,

  • 隶篇

    十五卷,续十五卷,再续十五卷。清翟云升(生卒年不详)撰。云升字文泉,又字舜堂,掖县(今属山东)人。桂馥弟子,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国子监助教。是书采取汉魏以来金石砖瓦等器物上的隶字,各依其偏旁,

  • 离骚中正

    (无卷数)。清林仲懿(生卒年不详)撰。林仲懿,字山甫,栖霞(今山东栖霞)人。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官至铜陵知县。卷首有《读离骚管见》数则。本书评屈原作品以儒家正统观点为标准,称屈原作品以执中为宗

  • 十七史商榷

    一百卷。清王鸣盛撰。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礼堂、西庄,号西沚。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甲戌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擢侍读学士,充福建乡试正考官,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左迁光禄寺

  • 阴符经解

    ①一卷。旧本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此书始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录为《集注阴符经》一卷,题太公、李筌、杨晟等十一家注,无集撰者姓名。宋人研究著录《阴符经》,据十一家注

  • 也是园藏书目

    四卷。清钱曾撰。钱曾,见《读书敏求记》条。该目为钱曾藏书处“也是园”的私人藏书目录,共著录藏书三千八百余种。该目分类大体遵循四部,所设子目与《读书敏求记》大多相当,只因其系钱曾早期所编,不如《读书敏求

  • 二十一史论赞辑要

    三十六卷。明彭以明编撰。以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载其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历年间(1573-1620年)诸生。该书采录历代史书中“论赞”部分,以为习史备览。其最早版本是万历三十七年

  • 吉羊镫室诗集

    五卷。清瞿树镐(1790?-?)撰。瞿树镐,字经孳,上海嘉定人。中溶之子,钱大昕之外孙。卒年和事迹未详。卷首毛凤序称:“公之诗皆发于性灵,而其感人尤深且切。公之诗皆有为而作,有慨而言,语挚情真,非同浮

  • 内简尺牍编注

    十卷。宋孙觌(1081-1169)编。其生平履历见《鸿庆居士集四十二卷》条。其门人李祖尧为之注。其注中多取孙觌自著诗文以资考证。因李祖尧亲从孙觌游、较之任渊注陈师道、黄庭坚诗闻见更为有据。注释准确,典

  • 四书集注缓读辨

    一卷。清于光华(详见《四书句读辨》)录。是书专就读《四书集注》说法。大旨认为每章总注及说性理处,一概不可缓。章内前后节脉络贯通,或前后章相承照应者,并宜细细玩味,不得随手点画,遗前忽后,抹煞先贤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