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居业录

居业录

八卷。明胡居仁(1434-1484)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女婿余祐(1465-1528)编辑成书。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今属江西)人。师事吴与弼,不求功名,筑室山中,以讲学为事,寻主白鹿书院。著有《居业录类编》等。余祐字子积,号訒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余祐于《序》中称,此书取《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之意为书名。此书分《道体》、《为学》、《主敬》、《致知》、《力行》、《出处》、《治体》、《教人》、《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二类,共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每条或数字,或数十百字不等。所论包括圣贤德业、经传旨趣、学问功夫,治道修身、性命渊源,对佛老之学的批判。主要阐发程朱性理之学。他提出“心与理一”,认为天下事之理虽在外,统之在吾一心;应事接物之迹虽在外,实为吾心之所发见。所以圣人以一心之理,应天下之事,内外一致。理与气不相分离,心与理一致。心存则气清,气清则理益明。理明气清,则心益泰然。理无不善,而气有清浊。贤者因气之清,而能明其理,有其善;愚者因气之浊,以蔽其理,而失于善,流于恶。他在书中强调“王道”之外无坦途,所谓“王道”即存天理遏人欲而已。所谓天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人欲,即不孝不悌、不睦不、不任不恤、造言乱民。存天理则人欲遏,天理必见。修身要先穷理,而穷理在于读书论事,推究到极处。他主张以义制利,不以利害义。认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学者以此立心,便能广大高明,充之则为纯儒,推而行之即为纯王之政。强调君子应当守道安贫,此书与薛瑄《读书录》同被理学家称赞,推为醇正之作。正德(1506-1521)中,张吉曾删其书为《居业录要语》,吴廷举删其书为《居业录粹言》,陈凤梧又有《居业录类编》三十一卷,颇失胡居仁本义,所以流传不广。明人曾将此书与薛瑄《读书录》、罗钦顺《困知记》合刊,称《三先生语录》。有《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济阴纲目

    十四卷。明武之望(1552-1628)撰。汪淇笺释。武之望字叔卿,号阳纡,关中(今陕西临潼)人。武氏“幼治儒经”,在关中一带颇具名气,有“关中鸿儒”之称。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尝官吏部主考官等

  • 十岳山人诗集

    四卷。明王寅(生卒年均不详)撰。王寅,字仲房,又一字亮卿,自号十岳山人,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尝问诗于李梦阳,中年习禅事于古峰和尚,工诗。著有《十岳山人诗集》。此集共四卷,乃王寅自定。古峰曰:“吾遍游

  • 事文类聚

    亦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集,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其前集、后集、续集、别集,为宋祝穆(生卒年不详)撰。祝穆字和甫。初名丙。建阳(今属福建)

  • 小酉腴山馆文钞

    七卷。清吴大廷(1825-1878)撰。吴大廷字桐云,别号小酉腴山馆主人。湖南沅陵人。咸丰年间举人,官至福建法道及台湾道。曾著有《小酉腴山馆诗文钞》、《读易随笔》、《读书随笔》、《孝经古今文辑论》诸书

  • 济美堂集

    八卷。明吴文华(约1567年前后在世)撰。吴文华,字子彬,,广东连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兵部主事,累官总督两广军务。著有《粤西疏稿》。是集凡八卷。前四卷为诗、文,多为台

  • 对数简法

    二卷,续一卷。清戴煦(1805-1860)撰。戴煦初名邦棣,字鄂士,号鹤墅,又号仲乙,钱塘(今杭州)人。他早年研习中算,与谢家禾相善,家禾死,校刻其遗书,并著有《重差图说》、《勾股和较集成》、《四元玉

  • 两罍轩法帖

    二卷。清吴云辑。吴云字平斋,其藏夏、商、周三代古器甚富,有两齐侯罍,便以名其轩,著有《彝器图释》、《古印考》等书,也以“两罍轩”为名。此刻朱熹《周易本义》稿一卷,魏了翁《文向帖》真迹一卷。《周易本义》

  • 等切南针

    二卷。近人曾广源撰。广源字浩然,湖北江陵人,曾在中国大学等学校任教,编有《等韵研究》讲义,著有《反切释例》、《戴东原转语补释》等。是编上卷为切音十例、声母分等表释、切韵分等释读、声母类位呼等及切语常用

  • 十三经注疏

    四百十六卷。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周易》用曹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孔颖达等正义。《毛诗》用汉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周礼》、《仪礼》皆用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 沅湘耆旧集

    二百四十卷。清邓显鹤(1777-1851)辑。详见《资江耆旧集》条。此集为历代地方诗歌总集。凡二百四十卷。其中前编四十卷,本编二百卷。前编为邓氏之子邓琮所辑,收入从晋宋至元代与沅湘相关的历朝公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