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骚心印

屈骚心印

五卷。清夏大林(生卒年不详)撰。夏大林,字用雨,号梅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此书称《心印》,取与屈原心心相印,设身处地理解屈原作品之意。夏氏先注《九歌》十一篇,置于箱中数年,因毛云孙阅后请注屈原全部作品,才相继注《离骚》、《天问》、《九章》等。《心印》以林云铭《楚辞灯》为主,参考朱熹,来钦之、黄文焕三家之说而写成,论韵部分参考沈约、李渔韵书。本书所列内容甚繁。计有夏氏《心印总约》七言韵句十二句,雍正十二年(1734)毛云孙序,总目。卷首录《史记·屈原列传》,加《年表》、《楚世家》、《七国舆图》,并附《七国图说》。正文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渔父》、《卜居》、《远游》、《招魂》、《大招》。后为“参与姓氏”,《发凡》十八则,参阅评论,夏氏《注屈骚书后》骚体一首,夏氏乾隆九年(1744)《自述》,子景颐《跋》。注释体例为:每小节后列注文,每段每篇后有段落、篇章大义。《天问》篇中有附辨,如《阴阳三合说》,“辟女岐无合之谬”,“辨山海经”、“璜台七成辨”等。解释字词音义较详细,注重整体篇构分析,对屈原全部作品背景有所考证,但欠深入,从《桔颂》自负正多,断为初至江南之作,称《惜诵》为被怀王见疏之始作,或有可采。而论述《九章》比照《九歌》,篇数也应合于十一篇,故将《渔父》、《卜居》纳入《九章》之中,这种牵合作法,毫无根据,为后人所不取。毛氏《序》称“读此书一洗前人之谬说”,乃过誉之言。版本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刊本。清乾隆九年(1744)一本堂刊本、北京、湖南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始兴县志

    十六卷,清郑炳修,凌元驹纂。郑炳,满洲镶红旗人,监生,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凌元驹,广东始兴人,拔贡。旧志创修于明万历间县令蒋希禹,康熙二十六年(1687)县令李灿第三次续修。郑炳因县志旧版漶漫不

  • 杨升庵夫人乐府词余

    五卷。明杨慎妻黄氏撰。其生卒年未详。是书虽标黄氏撰,但其所作实数不多。黄氏为杨慎之妻。杨慎(1487-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立,充经筵讲官

  • 江都县续志

    三十卷,首一卷。钱祥保、桂邦杰等纂。钱祥保,字瑞生,号仞庵,江苏甘泉县人,屡应布政司试未售,乃入资得官知县,辛亥罢官归里。桂邦杰,字蔚蒸,江苏甘泉县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进士,知县,曾留京师教

  • 俗言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人,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惇,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两上议大

  • 笔峰存稿

    五卷。明王凤灵(约1531前后在世)撰。王凤灵,字应时,自号笔峰,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其人官刑曹时,曾疏论宦官张锐、都督钱安大辟之不当赎,及

  • 天目山斋岁编

    二十四卷。明吴维岳(1514-1569)撰。吴维岳,考丰(今浙江安吉县)人,字峻伯。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累官至右都御史,巡抚贵州。为“嘉靖广五子”之一。本集共二十四卷。皆其读书天目山时吟咏唱和

  • 安肃县志

    十六卷。清张钝修,史元善纂。张钝,安顺人,曾任安肃县知县。史元善,溧阳人,贡生。乾隆四十二年张钝出任安肃县令后,聘史元善纂辑县志,四十三年(1778)刻印。此志卷首有张钝、李策、石梁序及旧志序十篇。正

  • 尚书今古文注疏

    三十卷。清孙星衍(1753-1818年)撰。孙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官至山东督粮道。清代经学家,撰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寰字访碑录》等。孙星衍此书完成于嘉庆二十年,

  • 泰山志

    三十卷。清金棨撰。金棨,字戟门,安徽休宁人。旧志泰山者甚多。明朝汪子卿有《泰山志》。后查志隆重修《岱史》,宋涛撰《泰山纪事》,萧协中有《泰山小史》,清朝林杭学则有《泰山辑瑞集》。金棨以旧志皆有不足,因

  • 丁野鹤诗钞

    十卷。清丁耀亢(1599-1671)撰 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诸城(今山东诸城)人。顺治中,由贡生官至惠安县知县。著有《续金瓶梅》、《丁野鹤诗钞》。是集凡十卷,分为五种。其中,《椒邱集》二卷,为其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