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岩下放言

岩下放言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成此书。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此书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采进本为三卷。后传本卷次不一。明商维浚《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题曰湘山郑景望撰,其文全与《岩下放言》相同,只是删去数十条。清人厉鹗作《宋诗纪事》,称郑景望为北宋元本、元祐间人,比叶梦得生平为早。所录郑景望颍川一诗,亦取自《蒙斋笔谈》一书。又《岩下放言》旧无刻本,因之有人怀疑叶梦得剽取郑景望之书而作。然考书中称先祖魏公;又称余绍圣间春试不第;又称大观初,余适在翰林;又称在颍州时,初自翰林免官;又称余守许昌时,洛中方营西内;又称遭钱塘兵乱;又称余镇福唐;又称出入兵间十余年,所将数十万;又称余顷罢镇建康等。所述仕履皆与叶梦得本传相合。书中又称曾撰《老子解》、《论语释言》二书。今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论语类,确有叶梦得《论语释言》十卷,道家类中有叶梦得《老子解》二卷,并所载《老子解》中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本韩非子之说,以为四支九窍云云。亦与《岩下放言》所述相符。据此可知,是书非为剽窃《蒙斋笔谈》而作,当为后人剽窃此书伪作《蒙斋笔谈》。商维浚误信伪书,未加详考即收入《稗海》,给后人带来了混乱。书中记述经史百家之说,遗文掌故,风俗文化等,颇为繁杂。书中多提倡佛道之说,沈作喆、王宗傅、杨简等人以佛理说《易》,实萌芽于此,体现三教合流之趋势。梦得学问博洽,多知故事,其所记录,颇有可采,足资治史者参证。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石林遗书》、《观古堂所刊书》、《郋园先生全书》作三卷,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等丛书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猜你喜欢

  • 还砚斋易汉学拟旨

    一卷。清赵新撰。此书用笔记体例,分条论说。对六十四卦只部分诠释。每卦之爻亦不全释,或释一二爻,或不释爻辞,只释象辞。其说以汉易为宗,所引十之八九来自虞翻。虞翻于易象不知、易理未解之处,则参用虞氏卦变爻

  • 大乘大义章

    三卷。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大义章》亦称《问什师大乘深义》,是慧远请学姚秦天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就大乘经深义所问什师,略问数十条事。经使者传递什师一一开答之书偈

  • 四书典制汇编

    八卷。清胡抡撰。胡抡字应麟,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书首有胡抡自序,略言《朱子章句集注》,其中大经大纬,未及详悉。朱子非不欲其详,圣贤立言大体在挈其大纲。至于条分缕析,则在其人考求而自得。因遇经史中

  • 刘子新论

    十卷。见《刘子》。

  • 香草校易

    五卷。清于鬯撰。于鬯字香草,江苏南汇人。作者于群经皆有校语。《香草校易》即其一。此书立说以汉易为宗,于各家之说能够择善而从,故其观点多有可称道之处。如择“地势坤”时说“坤”本作“巛”,而“巛”当读为“

  • 读书料

    一卷。不著撰人。此书首尾残缺,好像是类书,但所援引记载的材料,编次上没有规律,内容似一些零散的读书材料,故此书命名为《读书料》。本书所辑的佚书,经类有《五经通义》、《易乾系度》;史类有《东观汉记》、《

  • 说文系传校勘记

    三卷。清祁寯藻(1793-1866)撰。寯藻字叔颖,又字淳甫,以敬避穆宗讳改名实甫,号春圃,晚号观斋。嘉庆甲戌(1814)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关于撰写此记的缘起,承培元跋云:“许书之存于

  • 周易王氏音

    一卷。辑佚书,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马氏据《经典释文》序录所称,为《易》音者三人,即王肃、李轨、徐邈。但《隋书·经籍志》称,为《易音》者仅李、徐二人,王氏仅作有《易》注。王氏

  • 唐乐曲谱

    一卷。宋高似孙撰。似孙字续古,淳熙进士,历官校书郎、知州,著有《子略》、《纬略》、《砚笺》等。此书内容为唐太宗、高宗、代宗、德宗、文宗、武宗等朝所制乐曲。列出名目,并注明制作始末。其内容与郑樵《通志》

  • 惜香乐府

    十卷。宋赵长卿(约1224前后在世)撰。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东部)人,宗室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词集共十卷,分类编次。其中《春景》三卷,《夏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