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传真伪考

左传真伪考

不分卷。瑞典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撰,陆侃如(1903-1978)译。高本汉是瑞典语言学家、汉学家。曾任哥德堡大学教授、副校长,远东文物博物馆馆长,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长。研治中国文史学,尤致力于汉语音韵、训诂的研究。著有《中国音韵学研究》、《汉语中古音与上古音概要》、《诗经注释》、《书经注解》、《汉朝以前文献中的假借字》、《古汉语字典重订本》、《中日汉字形声论》、《论汉语》等,并将《诗经》译成英文。陆侃如原名侃,字衎庐,江苏海门人,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1932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执教于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复旦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等。《左传真伪考》共分为上下二篇。上篇考证《左传》的真伪,认为《左传》是先秦时的著作,不是后人的伪撰。下篇则通过对《左传》文法的分析,证明《左传》不是鲁国人所作。他用《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庄子》、《国语》等书的文法与《左传》文法作比较,证明《左传》的文法特别,而与《国语》较为近似。他又参校《庄子》、《荀子》、《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断定《左传》成书应在秦始皇焚书以前。该书考证非常精审。尤其是他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对《左传》文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他选择了《左传》中的七组助词,统计它们的用法,并以《论语》《孟子》中的语言作为标准的鲁语进行比较,证明《左传》有着为汉代人所无法模仿的语法系统,而这个语法系统和鲁语不同。这种研究方法为《左传》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在1927年前后,此书被胡适首先介绍到中国,并为陆侃如译成中文出版,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高本汉反驳伪作说,却事与愿违地证明了伪作说的某些立论,如《左传》与《国语》文法相近,有人借这个结论,证明《左传》系割裂《国语》而成。因此,《左传真伪考》并没有完全解决《左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该书有1927年新月书店印本。

猜你喜欢

  • 乡党义考

    七卷。清胡薰撰。薰字兰亭,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是书首有陈诗的序文,薰的自序并例言。仿江永的《乡党图考》并加详。于各节本文下,先本义,次集证。本义以集注为主,集证以群经为主。经未完备,补以注疏。

  • 校缉古算经

    一卷,细草一卷,图解三卷,音义一卷。清陈杰(生卒年不详)撰。陈杰字静庵,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末任钦天监博士,后官国子监算学助教,道光十九年(1839)因足疾退休回家。1815年著《缉古算经细草》

  • 史学丛书

    ①九十三种,一千七百七十一卷。广雅书局编,南海廖译群总校。张之洞总督两粤时,于番禺开设广雅书局,所刻以史学著作为多,其意盖在于集成史藏。后广雅书局按四部辑收部分所刻书,成《广雅书局丛书》,上海书坊又择

  • 郭华野年谱

    一卷。清郭廷翼编。廷翼字虞邻,号啸庄,附贡生。著有《南行日记》。为谱主之子。谱主郭琇(1638-1715)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吴江知县、佥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曾参劾大

  • 李文正公年谱

    七卷。清法式善编撰。式善字开文,蒙古族,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进士,官至侍读。该谱记明朝李东阳事迹,东阳为明弘治、正德间大臣,卒谥文正。该书搜罗广博,几于巨细不遗。现有嘉庆九年(1804年)重刊本

  • 林初文诗选

    一卷。明林章(1551-1599)撰。林章,本名春元,字初文,福建福清人。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坐事除名。后上书言兵事,瘐死于狱。著有诗文集《林孝廉集》。是书前有曹学佺序曰,初文才士,为嫉者所中

  • 观古堂汇刻书

    二集,二十一种,五十七卷。清叶德辉(详见《郎园先生全书》)编。从书所收如阮元《三家诗补遗》三卷,世无传本,叶德辉于京师得其手稿本,仪征李氏为之刊行;周春《尔雅补注》四卷,是《松霭遗书》未刊著作之一,此

  • 析津志

    元熊自得撰。自得字梦祥,原籍江西丰城(今属江西)。以荐为白鹿书院山长,后为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工翰墨,博览群书,旁通音律。析津即后来的元大都,辽代为南京。辽圣宗时,以燕地天文分野居析木之津,遂定

  • 熊龙峰四种小说

    撰者不详。系明代话本小说四种,初为散本单篇,分别为《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孔淑芳双鱼扇坠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其中仅《张生彩鸾灯传》卷首标明“熊龙峰刊行”字样,其余三种只能从版

  • 易韦

    二卷。清朱襄撰。朱襄,无锡人。该书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卷首是“易图说”,总共十二个图。朱襄以九数为河图,这是宗于刘牧的说法,但朱襄以洛书为八卦又与刘牧看法不同。其中尚占一图只有图而无说,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