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解

庄子解

① 三卷。清吴世尚撰。吴世尚,贵池(今属安徽省)人,其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有《庄子解》一书。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其书只收《庄子》内七篇。其要旨是引《庄子》而附之儒家。观其目录后附记,称向来解《庄子》者,惟林西仲可观,但也有不尽洽合文义的。可见吴氏不知有向、郭二注。其书开卷就说庄子自名其书为《南华真经》,知其未考《唐书·艺文志》所载,实为主观臆断。此书对后世影响颇微,清《四库提要》据内府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清刻本。《贵池先哲遗书》本。② 一卷。清吴峻(生卒年不详)撰。吴峻,字黼仙,金匮(今属江苏无锡)人。撰有《庄子解》一卷。魏晋以来,《庄子》与《周易》同样盛行于世,也有学者用易理释解《庄子》,但不附会易卦。吴峻解《庄子》,即言易理,又讲易卦。并以《逍遥游》、《齐物论》二篇,证明庄子是儒非道,认为此二篇是为蒙庄而立说的旨意。称《逍遥游》释《易》,《齐物论》释《诗》。认为《逍遥游》中的鲲同坤,归藏古《易》卦以纯坤为首,认为鹏即乾,鲲鱼为阴,鹏鸟为阳。背为艮,连山古《易》卦以艮开始。因为连山、归藏都是《周易》前的古《易》,二者都与《周易》相通,所以吴峻多以卦解说此篇。认为《齐物论》释《诗》,详知风感之声乐出于孔窍之虚,而这里所说的风不是《诗经》中十五国风。其释“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穾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句,归结为洼声下而清,污声下而浊;激声高而清,謞声高而浊;叱吸一出一入,声疾而抑;叫譹一呼一应,声迟而扬;穾咬一断一续,声重而疾;于喁一前一后,声轻而缓。认为小和乐中节目,大和乐中纲领。所以多用乐律解说此篇。认为内篇少言《诗》、《易》。总之,吴峻解《庄子》,既附会易卦,又比附乐律,实为别出心裁。后世学者认为其说谬妄不可信,但也可为一家之说。现存《昭代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马鸣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辞条。《马鸣菩萨传》传记体,详载马鸣生平事迹,佛学思想及

  • 茶香室经说

    十六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此书作于《群经平议》之后,故其中《易》“贲亨小”、“旧井无禽”、《书》“冀州既载”及《礼记》“与为人后者”数条,都是更正《群经平议》之作。其说经义,瑜瑕互见。如《

  • 中州金石记

    五卷。清毕沅撰。毕沅,详见《关中金石记》条。此书为毕沅任河南巡抚时期所著。书前有洪亮吉序一篇,洪在序中称此书“搜罗靡遗,殆称观止”。但是本书疏漏太多,洪言未免推崇过甚。此书有姚元之校本。

  • 捕蝗汇编

    四卷。清陈仅撰。陈仅,浙江鄞县人。嘉庆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任陕西紫阳县知县,十九年七月调安康。是书卷一为捕蝗八论(论化生之始、至论捕获之利),卷二为捕蝗十宜(自宜广张告示至宜不分畛域),卷三为

  • 资治通鉴释文

    三十卷。宋史炤撰。史炤字见可,四川眉山人。博古能文,苏轼兄弟以乡先生事之。时为右宣义郎监成都府粮料院。是编卷首有绍兴三十年(1160年)三月左朝散郎权发遣黎州军州主管学事缙云冯时行序,云:“字有疑难,

  • 冯少墟集

    二十二卷。明冯从吾(约1603年前后在世)撰。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恭定。著有《冯少墟集》、《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古文

  • 缁衣集传

    四卷。明黄道周(其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2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四。《缁衣》为《礼记》篇名。黄道周将《缁衣》分为二十三章,卷一共七章:不烦第一,咸服第二,

  • 神农本草经疏

    三十卷。明缪希雍(详见《先醒斋广笔记》)撰。又名《本草经疏》。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此书。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大观证类本草》,

  • 高常侍集

    十卷。唐高适(701?-765)撰。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渤海(今属河北)人,《旧唐书》又作渤海蓨人。少性拓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士大夫均以诗歌干进。高适年过五十,

  • 阴证略例

    一卷。元王好古(详见《医垒元戎》)撰。此书撰成于南宋端平三年(1236),专论阴证,首列《内经》阴阳脉例,再举三阴证,采伊尹、扁鹊、张仲景、王叔和、许叔微、韩祗和、成无己诸说,书末附“海藏治证”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