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归州志

归州志

①五卷,明郑乔纂修。郑乔,贵州桂林人,官归州知州。州志自嘉靖二十八年(1549)王锡、张时纂修。嘉靖四十年(1561)郑乔莅任,州治旧在江南岸,久雨塾溺,迁江北岸,城工甫成,即纂修州志,《归州志》嘉靖四十三年(1564)刻本。此志以纲挈目,有郑乔自序,训导龚溥跋,郡人李素宝序。千顷堂书目有《归州志》五卷,嘉靖间修,不著撰人。以其时考之,即此志。② 五卷,明张尚儒纂修。州志自嘉靖四十三年(1564)郑乔纂修后,隆庆间知州陈琛修《秭归外志》,久佚不传。至万历间又有修志之举,今存卷三典赋志,其目为雉庸、区署、校舍、增庙、租庸、驿递、津要、兵防、刹宇、祥异。卷四人物志,其目为贤达、选举、貤封、逸行、女士、流寓、方技。考其义例近于琐冗,而搜采颇详。秩官一类,原书已亡。后之续修,得前三书为底本,由万历上溯,增补隙漏,裨益必多。③ 十卷。清李炘修,陆仲连、向国庠等纂。李炘,字心湖,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官归州知州。陆仲连,浙江杭州人,岁贡。向国庠,本州人,拔贡,官松滋教谕。归州志乘,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州牧王锡九纂《归州志》二卷,四十三年(1564),州牧郑乔纂《归州志》五卷,传本甚少。乾隆五十四年(1789)州牧熊仪东纂《归州志》一卷,万历三十七年(1609)张尚儒修《归州志》五卷散佚。嘉庆二十一年(1816)李炘任知州,延陆仲连等纂修州志,时值白莲教起义之际,图书皆为灰烬,搜罗断简残篇,采访遗文故实,凡山川、形胜、风俗、沿革、城池、学校、里社、津梁,四境之内百物之产,田赋、徭役、人物、选举之数,兵守、防御、金石、文章之类,闻见所及,悉载简端,分门别类,提纲挈目,至二十二年(1817)书成。《归州志》嘉庆二十二年刻本。全书十卷,分:地舆志、建置志、祠祀志、田赋志、官师志、人物志、选举志、政典志、兵防志、艺文志十纲。此志于典籍亡佚,搜辑不易而汇成此编,为州志之权舆,足资考证。此志尚有同治五年(1866)余思训增刻本。④ 十卷,首一卷,清沈云骏修,刘玉森纂。沈云骏,字仲骧,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举人,官归州知州。刘玉森,字璞斋,湖北黄陂人,举人。州志嘉庆时纂自州牧李炘,同治五年(1866)州牧余思训续修,仅加序补图,少有增损。光绪八年(1882)沈云骏莅任,延刘玉森等重修,成书。《归州志》光绪八年刻本。全书十卷。志分:地舆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军防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九纲。此志分纲立目,与前志略有不同,此编删祠祀志,以坛祠、官庙、寺观附建置志,别立学校志一门。地舆星野类,楚省各郡州县志,概以翼轸敷引,此据李春圃分野求源而增入。山川、古迹详加采访,如牛角山即旧志的牛角朝云,并据实增加数条。此删前志政典类所载盐法、育婴堂。以学校教育人才,转移风俗,立专志以示重文教,所载学政、学田、书院、宾兴详实胜于前志。军防志,沿录前志。秩官志,武秩自游击以下,前志概未登载,此因改水师为陆路,特将千总以次,一律编入。艺文志,归州濒临大江,为入蜀要区,贤哲往来标题甚众,闻见所及备录无遗。此志续同治志,仍以嘉庆志为底本,证今稽古,补旧增新,编葺完备,较有条理。⑤ 十七卷。清黄世崇纂修。黄世崇,字石珊,湖南湘阴人,举人,官归州知州。州志光绪八年(1882)知州沈云骏修,距黄世崇任时仅二十年。其锐意修志,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书成。《归州志》光绪二十七年刻本。共十七卷,分沿革、疆域、职官、选举、人物、列女六表,分户役、学校、祠祭、武备、营缮、山水、艺文七志,终于列传。其义例,序次不无可议,此志注重在图,其自序,下车之始,即详考古山川道里,创开方舆图。归州志自嘉庆李炘修志后,同治续修,卷目一依旧志,只增补图说。此志以图绘为首务,可见晚近风气图文并重。黄世崇任兴山县会修《兴山志》,任利川县令修《利川志》,兹移归州任又修《归州志》,则究心志事,不同于风尘俗吏。

猜你喜欢

  • 易学饮河

    八卷。明张纳陛撰。纳陛字以登,号文石,江苏宜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礼部主事,详情附见《明史·顾允成传》。该书只解上下经,每卦都注明互体,却并不怎么阐发互体之义。如解“亢龙有悔”,取邹德

  •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三卷。宋刘温舒(生卒年不详)撰。刘温舒事迹仅据此书序中可知曾任朝散郎太医学司业。此书简称《运气论奥》,分上、中、下三卷,共有论三十一篇(末篇《五行胜复论》未注次序),图二十九幅。书中对《内经》运气学说

  • 懿安后事略

    见《懿安事略》。

  • 文肃集

    二十三卷。明赵贞吉(1508-1576)撰。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内江(今四川省)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肃。著有《文肃集》。是集凡二十三卷,其中诗六卷,

  • 简易庵算稿

    四卷。清刘彝程(生卒年不详)。刘彝程字省庵,江苏兴化人。1873年任上海广方言馆算学教习,1875年兼主持求志书院算学科。求志书院每年考四次数学,刘彝程常为之拟考题,他自称所拟之题“无论深浅,唯以新颖

  • 艺菊志

    八卷。清陆廷灿(详见《续茶经》)撰。《艺菊志》是一部记载菊花种植和吟咏菊花诗词的书。陆氏当时居住在崇安县南朔镇,在槎溪上游种植多亩菊花,被称为当朝画圣的王翚曾为陆氏绘艺菊图一幅,一时文人多争相题咏。陆

  • 惠民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倭什布修,刘长灵纂。倭什布字乔庵,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惠民知县。刘长灵,全州人,进士出身。倭什布掌惠民后,设局修志,采之故家藏简,咨之父老见闻,考核取信,摭拾以成

  • 针灸聚英

    四卷。明高武(详见《针灸节要》)撰。高氏为确定经络穴位,探索针灸渊源和要旨,参考《内经》、《难经》、《铜人》、《明堂灸法》以及明以前针灸文献十余种,编成此书。凡各书与《内经》、《难经》相同异者,则取其

  • 翰苑分书正字略

    不分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是书乃是《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的续修重订本,不仅刊正了其中的讹误,而且检《广韵》增加若干字,另外还改以字画多少排次。与《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另一重订本,清黄培芳

  • 佘山人诗集

    四卷。明佘世亨(约1522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卷首题岭南,不著郡邑。《广东通志》亦失载其姓名。欧大任《序》称其“在正德、嘉靖间,好游名山。去家数载而归,卜居粤秀山下。”粤秀为广州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