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通

文通

三十一卷。明朱荃宰撰。朱荃宰,字咸一,黄冈(今湖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所著有文、诗、乐、词、曲五编,并以通名,见于自序。而《文通》独先刻成。其书取古今文章流别,及诗文格律,一一为之条析。欲仿刘勰《文心雕龙》而作。其末《诠梦》一篇,酷摹刘勰之自序。然大抵摘拾百家,矜示奥博,未能一一融贯。《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十卷。清马建忠(1845-1900)撰。建忠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年青时即研究西学,学会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1875年留学法国并任清使官翻译,回国后入李鸿章幕帮办洋务,曾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提倡振兴工商业,主张富国先富民,要求学子既攻读中国圣贤的书,又精求西方的文明。是书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历时十余年罄力而成。全书以典范的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取材于《四书》、《三传》、《史记》、《汉书》以及韩愈的文章,参考西方传统语法研究古代汉语的结构规律。虽然在体系上对泰西“葛郎马”多所模仿,但是也能注重汉语实际,如词类系统,除了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介字、连字、叹字之外,增加了助字(语气词);又如句法系统,拿静字(形容词)与动字(动词)并列,认为它们都能充当语词(谓语)。全书分十卷,卷一为“正名”,介绍主要术语,卷二至卷九依次论述各类实词和虚词。虽然这是以词类为纲,但是具体分析时莫不依据语句。卷十论句读,是句法的总结。马氏在《例言》中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主张根据词义确定词类,同时认为词类和句子成分有对当关系。如果遇到不符合这种规定的情况,就用词类通假来解释。例如“其愚不可及也”中的“愚”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他又认为“字无定义,故无定类”,与词类通假说不无矛盾。是书后来通称《马氏文通》,189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陆续刊行,版本甚多,章锡琛依据1904年本校点,名曰《马氏文通校注》,195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商务印书馆重排印行原书,并附索引。吕叔湘、王海棻又合著《马氏文通读本》,逐章逐节加上按语和注释,1986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太函集

    一百二十卷。明汪道昆(1525-1593)撰。汪道昆生平详见《五车霏玉》条。是集为汪道昆诗文集。凡一百二十卷。初刻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其中,文一百零六卷,诗十四卷。卷首有自序及目录六卷。道昆在

  • 助语辞

    一卷。元卢以纬撰。卢以纬字允武,元末东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皆不可考。我国专释虚字的专著,以卢氏《助语辞》为最早。《助语辞》初称《语助》,收入《奚囊广要丛书》。后胡文焕《格致丛书》所收

  • 毛诗国风绎

    一卷。陈迁鹤(1638-1714)撰。陈迁鹤,字声士,清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康熙进士,累官左庶子,生平潜心著述。除是编外,有《蜀说》、《尚书私记》、《春秋纪疑》、《春树堂文集》等。是书主要述评毛诗中

  • 杨文靖年谱

    二卷。清张夏撰。张夏字秋韶,号菰川,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师事马世奇,后入东林书院,受业于高世泰。长期隐居菰川,终身不仕。推崇程朱理学,平生著述甚多,除本书外,尚有《洛闽源流录》、《锡山

  • 全韵诗

    五卷。清高宗乾隆(1711-1799)书,金简摹。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世宗第四子,年号乾隆。1735-1796年在位。乾隆在位六十余年,政绩显赫,尤其是开设博学鸿词科,访求书籍,完成《明史》、《续

  • 奇字名

    十二卷。清李调元撰。李调元(1734-?)字羹堂,一字赞庵,又字鹤州,号雨村,又号墨庄、醒园,晚年号童山蠢翁。四川罗江(今四川德阳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历官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得罪

  • 大学义疏

    一卷。日本西师意撰。师意号金城子。致力于圣贤之学,又博通新学。此书大意,以为圣教可崇,躬行之才能知其真旨,然不可不喻以时势。西方人解释耶稣经卷,多参考实学新理,故布教少有滞疑,故认为说古以不遗新为宗旨

  • 克念堂文抄

    二卷。清雷铎(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雷铎,字伯觉。蒲城(今陕西蒲城县)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陕西通志》称其事继母孝,曾由他郡背米,路遇水几近溺死,宁终日挨饿,不使继母缺食。家虽贫,还

  • 南菁札记

    十四种,二十一卷。清溥良编。溥良,生卒年不详。满洲正黄旗人,官三等奉国将军,理藩院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此书是溥良督学江苏时所编。南菁讲舍为瑞安黄体芳所设,后长沙王先谦继之,提倡宗风,聚集了许多学者,丛

  • 读大学记

    一卷。清范泰衡撰。是书本遵汉儒,义从宋贤,参以已见,分节陈说,推陈出新。如说“格致”,木长为格,则本末贯,贯观其达;木各为格,则本末分,分观其到。又如说“致”,《春秋》曰“致女”,致是“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