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方舟易学

方舟易学

二卷。宋代李石(1108-1181)撰。李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他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宋史》没有他的传。据《系年要录》和《画继》等书记载,知李石于绍兴二十一年(1141)进士,二十九年六月被荐任太学博士,同年罢免。乾道三年(1167),再入为郎;后又分别在合州、黎州、眉州作过知州,都因为有人奏论而罢官。淳熙二年(1175)任成都转运判官,不久又被劾罢。淳熙八年冬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该书专论互体,每卦标有两个互卦之名,而用爻辞加以证明。考汉儒说《易》,多主象占,后孟喜、焦赣、京房流为灾变,郑玄又配以爻辰,都不免有所附会。到了王弼,扫涤旧文,并认为互体卦变都没有什么可取,于是弃象不论。那些纳甲五行,本非易义所重,是完全可以抛弃的。至于互卦及动爻之变,其说见于《系辞》,其法著于《左传》,历代诸儒相承有自,要一概加以排斥,则未免偏颇玄虚,所以李石专驳王弼之学。该书的上卷详言互体之义,下卷有“象统”、“明闰”两部分。“象统”只存一序,其说未完。“明闰”以六十四卦分月,辨明置闰之法。朱彝尊《经义考》认为“方舟集止存二卷”,昆山徐秉义家藏有《易互体例》,卷首不著撰人名氏,只题“门人刘伯熊编”,此本卷首有“竹垞”二字,小印,可能该书后来归了朱彝尊。考《书录解题》载李石《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而《永乐大典》所载《左氏君子例》、《诗如例》、《诗补遗》及此书皆题为“李石《方舟集》”,那么这四种书都应是《方舟集》中所载。徐氏只得其中两卷,所以卷端没有姓名。如今《方舟集》已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成帙,这四种书依其旧例,仍然并入集中。详见《方舟集》。此书现有上海馆藏清代吴氏绣谷亭抄本,书名《方舟先生易学》,二卷,题宋李石撰,刘伯熊编,有清曹元忠所写之《跋》。《四库总目》曾据入此存目。

猜你喜欢

  • 四礼训蒙

    一卷。朝鲜李恒福撰。李恒福生卒年不详,字子常,一字白沙,号弼云,庆州人。书名所言“四礼”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训蒙”即训导童蒙。著此书的最初动因作者自跋说:“余疾夫小子蒙士,每当祭时,登降拜俯,

  • 朔州志

    十二卷。清汪嗣圣修,王霭纂。汪嗣圣,湖北江陵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雍正三年(1725)任朔州知州。王霭详见雍正《朔平府志》。志创修于明弘治年间州守李邦直,嘉靖、万历两朝皆有增修,惜版籍久已

  • 骆两溪集

    十四卷。《附录》一卷。明骆文盛(1496-1554)撰。骆文盛,字质甫,号两溪,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骆两溪集》。骆文盛集初为蔡汝楠所刻,凡七卷,并

  • 说卦传辑注

    一卷。清李兆元撰。兆元字瀛客,号勺洋,山东莱州市人,乾隆举人,著有《十二笔舫杂录》、《渔洋秋柳诗笺》、《律诗拗体》、《苏李诗注》、《太白诗注》、《十九首诗注》等。《说卦传辑注》取《周易》中《说卦》一篇

  • 古观室诗集

    五卷。吴士萱(1870-1932)撰。吴士萱字梦舟,号荫云,湖南长沙人。清光绪间诸生。士萱少以骈文驰名,偶尔赋诗。因有人曰“其诗不工”,士萱感奋,于是日夜研读古人诗作,学习清二百余年各诗家作品。由是遂

  • 御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

    三十三卷。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阿桂(1717-1797)等奉敕撰。这是满文、蒙古文、汉文三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辞典。乾隆三十六年(1771)清高宗弘历命傅恒等为圣祖玄烨敕撰的《清文鉴》补注汉字以后,

  • 拙庵朴大师电光录

    一卷。释智朴(生卒年不详)撰。智朴,为清代磐山青沟禅院沙门,姓氏不详。字拙庵,徐州人。所撰《拙庵朴大师电光录》一书,详载了他佛门一生的治学体会、心得和言论。智朴早年闻法,求师多门,最后得法于青龙百愚。

  • 春秋详说

    ① 三十卷。家铉翁(生卒不详)撰。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宋元之际经学家。宋时以荫补官,后赐进士出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丞相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签名。宋亡不仕,元

  • 孔钟英集

    十卷。清孔毓琼(约1675前后在世)撰。毓琼字钟英。江西新城人。生卒年均不详。曾学于魏禧,其他事迹不详。著有《孔钟英集》。此集共十卷。据集前魏禧序称,“其学古于世所不学之目。”故文颇有“健气”,而且“

  • 明季甲乙汇编

    东村八十一老人编。八十一老人即许重熙。是书一名《甲乙汇略》,又名《甲乙两年汇略》。自明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起,至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马士英逃于杭州被杀止。末附甲申日记,前有自序。书为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