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杂咏
二十八卷。明俞允文(1513-1579)编。俞允文字仲蔚,初名允执,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中诸生。宋嘉定间,龚昱曾辑《昆山杂咏》三卷、续集一卷;至明,王纶又集近代诗歌百篇附益其后,已非旧本。俞允文继而追溯晋、唐以来,又得诗数百篇,增为二十八卷,仍用旧名而别分十六类。由此,三人所选,混而为一。不但龚本之初集、续集不可复考,即使哪些系龚选、哪些系王选、哪些系允文所增,亦不能再辨。龚、王二家书遂亡佚。本书未见通行本。
二十八卷。明俞允文(1513-1579)编。俞允文字仲蔚,初名允执,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中诸生。宋嘉定间,龚昱曾辑《昆山杂咏》三卷、续集一卷;至明,王纶又集近代诗歌百篇附益其后,已非旧本。俞允文继而追溯晋、唐以来,又得诗数百篇,增为二十八卷,仍用旧名而别分十六类。由此,三人所选,混而为一。不但龚本之初集、续集不可复考,即使哪些系龚选、哪些系王选、哪些系允文所增,亦不能再辨。龚、王二家书遂亡佚。本书未见通行本。
三卷。清祁寯藻(1793-1866)撰。寯藻字叔颖,又字淳甫,以敬避穆宗讳改名实甫,号春圃,晚号观斋。嘉庆甲戌(1814)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关于撰写此记的缘起,承培元跋云:“许书之存于
四卷。清宋楚望撰。宋楚望,字荆川,当阳人,乾隆间进士。曾官江南直隶太仓州知州,加三级,记录四次,记大功八次。奉旨特升江南常州府知府。乾隆十七年(1752),宋楚望移牧太仓,见其地东北滨大海,望洋而惊。
一卷。南齐顾欢(419-483)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欢字景怡,一字元平,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境内)人。道教思想家。好黄老学,通阴阳书,著有《夷夏论》、《三名论》。其作《论语注》,史志《释文·叙录》皆
① 一卷。汉郑玄注。清王谟(约1748-1820)编辑。王谟字仁圃,号汝上老人,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毕生从事于古籍辑佚工作。《孝经郑注》首有序录,所辑凡《经典释文》
① 三卷。元张理撰。张理字仲纯,清江(今江西清江)人。生卒年不详。举茂才异等,历任泰宁教谕、勉斋书院山长,延祐中(1314-1320年),官至福建儒学提举,卒。《闽书》说张理“尝从杜本于武夷,尽得其学
一卷。明朱权编。朱权(1378-1448),自号癯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大明奇士等,明太祖第十六子。初封于大宁,世称宁献王。燕王起兵,朱权以兵相助。成祖即位,改封南昌。成祖削夺王权后,朱权筑精庐一宇,
一卷,北齐颜之推撰,清任大椿等辑。颜之推(531-590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历任四朝,梁为散骑侍郎;齐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581-600年)中,太子召为学士
四卷。清冯登府撰。冯登府,见《石经阁金石跋文》。书中所收录,上自商、周,下及唐、宋,并旁收东海诸国所出金石。其例差备,缺略甚多。本书可存之价值仅在第三卷以下,泛举了石刻诸品,并详其体例,考古学者偶有一
见《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一卷。朝鲜李恒福撰。李恒福生卒年不详,字子常,一字白沙,号弼云,庆州人。书名所言“四礼”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训蒙”即训导童蒙。著此书的最初动因作者自跋说:“余疾夫小子蒙士,每当祭时,登降拜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