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太祖文集

明太祖文集

二十卷。明朱元璋(1328-1398)撰。明巡按直隶督学御史姚士观、南京户部督储主事沈铁同校刊。朱元璋,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禹(今安徽凤阳东)人。少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后自立一军,韩林儿称帝时任左副元帅。龙凤二年(1356)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废除了一些元代苛政,命诸将屯田。后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了自己的军力。龙凤七年(1361)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旋击败陈友谅,至龙凤十年(1364)消灭其残余势力,改称吴王。龙凤十二年(1366)发布文告,咒骂红巾军为“妖”,杀害韩林儿。次年消灭张士诚的割据势力。旋即出军北上。1368年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以后逐步统一全国。他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奖励农桑、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并减轻对工匠的奴役。同时抑制豪强贪吏,制订《大明律》,兴胡惟庸、蓝玉等狱,废中书省及左右丞相,加强皇权,以巩固中央集权,为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明太祖集》辑录诏、制、诰、书、敕命、策问、敕问、论、乐章、乐歌、文、碑、记、序、说、杂著、祭文、诗共十六类、二十卷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刘基与宋濂文集所载序文俱云五卷,称翰林学士乐韶凤所编录。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已不著录。所著录者有《明太祖文集》三十卷。包括甲集二卷、乙集三卷、丙集文十四卷、诗一卷、丁集十卷。又《太祖文集类编》十二卷。又《太祖诗集》五卷。又《太祖御制书稿》三卷。均与此本不符。焦兹《国史经籍志》列《太祖文集》二十卷,又三十卷。此本卷数与焦兹所列前一本合,当即为焦竑所著录。其刻在万历十四年(1586)编次不知出自谁手。目录未有姚士观等跋语,乃据旧本刻于中都,亦未能详考其所由来。朱彝尊《明诗综》载有太祖《神凤操》一首,而集内无此作,则亦未为赅备。但所谓三十卷者,未见其传本,其存佚均未可知。后来诸家所藏,大抵皆即姚士观等所刻。为明一代开国之著作。四库已存目。

猜你喜欢

  • 靖节先生年谱考异

    二卷。清陶澍(1779-1839)撰。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著有《陶渊明集辑注》等。此书以王质、吴仁杰所编《陶渊明年谱》并列于前,而参以宋元以来诸家之说,为之辨证,较

  • 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十卷。元孙允贤(生卒年不详)撰。孙允贤文江(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原名《医方集成》,又名《医方大成》。为孙氏分门别类辑录宋元医家常用方书。全书分为六十五门,分别取《三因方》、《济生方》二家

  • 炉火鉴戒录

    一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俞琰所著之书,多阐明玄学。此书专言外丹炉火之事,强调为之者未必成,而致祸者十之八九。历引古今事迹及前人议论作为鉴戒。自序称“兵后槁,不复存,姑举其略”。《四库提要》

  • 四书通旨

    六卷。元朱公迁撰。朱公迁生平详《诗传疏义》条。该书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共分九十八门,每门中又以语意相近者连缀列之,而一一辨别异同。昔二程曾以此法教学生,而公迁推广其意以成此书。其间门目既多

  • 学圃杂疏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却金传》)撰。是书主要记载王氏园圃中所有以及其所闻所见的花、果、蔬、瓜、豆、竹等花木、果品、蔬菜。主要以花为主,草木之类则从略。各记载其品目及其种植的方法。《续说郛》中载有此书,

  • 嘉隆疏抄

    二十卷。张卤编。张卤,明朝仪征(今江苏仪征)人,字召和、号浒东。嘉靖乙未(1535)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合入拜大理卿、寻出为南京太常卿,以忤张居正致仕,有《嘉隆疏抄》、《张浒东集》。《嘉隆

  • 洞仙传

    一卷。宋无名氏撰。书中载录自元君而至姜伯真共七十七人传。其中含有徐福(秦始皇时人)、郭璞(晋人)、寇谦之(北魏人)、于吉(东汉人)等诸名神仙人物。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书目皆

  • 大旭山房集

    一卷。明邓渼撰。邓渼字远游,自号箫曲山人,建昌(今江西黎川)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因忤魏忠贤,谪戍贵州。崇祯初,放还卒。著有《大旭山房集》。是集皆散体

  • 尔雅释例

    五卷。清陈玉树撰。陈玉树(1853-1906)字惕庵,江苏盐城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授教谕不就。治经通训诂,兼及史学,以求经世之用。撰《毛诗异文笺》、《卜子年潜》、《后乐堂集》及《尔雅释例

  • 刘向五经通义

    一卷。清洪颐煊(1765-1833)辑。颐煊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洪震煊兄,浙江临海人,经学家。嘉庆辛酉(1801)拔贡。少时刻志力学,一生勤研经史。嘉庆时客孙星衍粮道署,读平津馆藏碑;阮元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