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传

易传

四卷。程颐(1033-1107)撰。程颐,字叔正,号伊川。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幼有高识,及长力学好古,尤勤于《易》。因与苏轼不合引起洛、蜀二党之争,因此贬涪州。与其兄程颢同受业于周敦颐,但学说却有差别。后来风靡一时的洛学,伊川是其主要奠基人。除《易传》外,尚著有《文集》八卷、《经说》八卷、《遗书》二十五卷、《外书》十二卷、《粹言》二卷。其《易传》又名《伊川易传》,《直斋书录解题》作六卷,《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作十卷。《伊川易传》只解上下经及《彖传》、《象传》、《文言传》,将《序卦传》分置于诸卦之首,不解《系辞传》、《说卦传》与《杂卦传》。程颐的《易》学继承孔子的传统,发扬王弼尽扫象数的主张,成为《易》学义理派的脊梁。他在《易传序》中说:“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这是他《易》学思想的基本点,是对孔子“十翼”的继承与发展。他治《易》的基本方法则是他在《易传序》中所说的“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卦考辞,可以推变,象与占在其中矣”。“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焉”。该书成为王弼《周易注》之后义理派《易》学最重要的著作,对当时对后代都产生深远影响。丁晏《书程子易传后》认为“其说一依圣人之传,不取周子无极太极之说,亦不取邵子河洛先天之说,使学者晓然于平易之言,中正之规,而不流于术数,得圣人之正传者程子也。”此确为对该书的中正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杨时云:“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本。”该书最早刊定是在宋乾道五年(1169年),吕祖谦校刊并作题记。有《二程全书》本,程氏祠堂本,金陵局本,经籍志十卷本,古逸丛书六卷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

猜你喜欢

  • 起废疾

    一卷。汉郑玄(详见《乾坤凿度》)撰。此书是针对何氏攻驳《穀梁》的《穀梁废疾》一书而作。汉代《公羊》与《穀梁》同属与《左传》对立的今文经学,但两汉《公羊》独盛,《穀梁》远不能企及。因此,何休之驳《穀梁》

  • 山志

    六卷。清王宏撰(生卒年不详)撰。王宏撰字无异,号山史,陕西华阴人。明南京兵部侍郎之子,少与兄互相师友,博雅能古文。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著有《周易筮述》八卷、《十七帖述》一卷、《正学偶见

  • 丹麓杂著十种

    十卷。清王晫(详见《遂生集》)撰。此书收辑杂文之书共十种。一、撰述《龙经》,拟禽经而作。二、撰述《孤子吟》,都是哭父之诗。三、撰述《松溪子》,都是笔记小品。四、撰述《连珠》,拟陆机体例。五、撰述《寓言

  • 皇朝藩部要略

    十八卷,附表四卷。清祁韵士撰。祁韵士(1751-1815年),字鹤皋,山西寿阳人,清代著名学者。乾隆四十三年(1728年)进士,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累官户部郎中。坐事戍伊犁。不久赦还。撰有《外藩蒙

  • 易经贯一

    二十二卷。清金诚撰。金诚字闲存,华亭人。此书分元、亨、利、贞四部。元部记有“略言”六则,“谈余杂录”四卷,“易学问经说”、程子《易传序》、周子《太极图说》、张子《西铭》以及河洛卦象诸图与会讲之语。亨、

  • 五经图

    六卷。不著撰人名氏。清雍正元年襄城常定远得明章达原本重刻。章达原书序称此书得自卢侍御(名谦),卢又得之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为鹅湖石刻本。考明卢谦字默存,庐江(今安徽)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官至江

  • 松漠纪闻

    三卷。宋洪皓撰。洪皓(1088-1155)字光弼,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政和进士。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完颜宗翰(粘罕)迫使仕刘豫,皓不从。流放冷山,后又徙燕京

  • 陀罗尼杂集

    十卷。梁失(生卒年不详)译。《陀罗尼杂集》总汇有自晋代至梁代诸陀罗尼,共一百七十一种,二百六十八首。是从诸经中就此内容抄录成书,并非译自天竺。据考证此书应为万天懿所撰。据《续高僧传》那连提黎耶舍传记载

  • 竹叶庵文集诗

    二十四卷。《词》九卷。清张埙(约1780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张埙字商言,号瘦铜。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内阁中书。此编聚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凡《南海集》二卷、《西征

  • 南华通

    七卷。清孙嘉淦(详见《春秋义》)撰。清代学者注解《庄子》,可谓风格不一,旨趣不同。孙嘉淦取《庄子》内七篇,经时兴文法评释《庄子》而成此书。使此书起承转合,提掇呼应,一一容易知晓,书中也颇以儒理文饰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