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象数论

易学象数论

六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宗羲字太冲,号黎洲,浙江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之子。康熙初年,荐修《明史》,以年老多病辞。此书自序云:《易》广大无所不备,从九流百家借鉴精义以推行其说,而《易》之本义反而晦暗不明,世儒过于把象数视为绝学,故反为其所蒙蔽。今对其一一疏通,知其于《易》之根本毫无牵涉,而后反求程传,亦能廓清之一端。又说王辅嗣注简明得当,而且没有浮泛之义,对朱子添入康节先天之学成为一大障碍不满。《周易》传至京房、焦延寿而流为方术,到陈抟又误入歧途流入道家,学者丧失了《周易》的初旨,越推衍越增加交错混杂之说。黄宗羲不满其末派之支离,首先纠正其本原之依托。前三卷论河图洛书先天、方位、纳甲纳音、月建、卦气、卦变、互卦、筮法、占法,又附加所著的原象,为内篇,均为象。后三卷论太玄、乾凿度、元包、潜虚、洞极、洪范数、皇极数、以及大壬、太乙、遁甲,为外篇,均为数。大旨谈圣人用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十象具备而诸象穷尽。后儒所造伪象,乃是纳甲、动爻、卦变、先天,四者错杂而使七者晦暗。因此此书崇七象而排斥四象,并且七者之中又必须求其合于古,以辨析象学之讹。又如遁甲、太乙、六壬三书,世人谓之三式。均主九宫,以参详人事。此书以郑康成的太乙行九宫法证太乙,以《吴越春秋》的占法、《国语》泠州鸠之对证六壬,而说后世均失其传,以考订数学的失误。其持论皆有所依据。因黄宗羲究以象数,所以能够一一洞晓其始末,因而尽得其瑕疵。不是那些据理空谈,不中窥要者所能比。惟本宋代薛季宣之说,以河图为后世图经、洛书为后世地志,因而把河图命为当今的黄册,则未免偏执太过。然而其宏纲巨目,辨论精当详细,与胡谓《易图明辨》,均可说是有功于易道者。收入《四库全书》,路氏有抄本、有汪瑞龄刊本,西麓堂刊本、广雅局刊本。

猜你喜欢

  • 骈字类编

    二百四十卷。清张廷玉(1672~1755)等奉清圣祖之命编撰。张廷玉字衡臣,一字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雍正时,初立军机,与鄂尔泰同为军机大臣,政务繁忙,但张廷玉强记慎密。所以清世宗非常欣

  • 正学堂尚书说

    一卷。清王仁俊撰。王仁俊约为清代后期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仍主伪古文说,而又与清代其他学者略有不同。丁晏作《尚书余论》,认定古文为王肃所伪造,此书则为丁氏之说找证据,并充分发挥丁氏之说,所论大

  • 律表

    六卷附洗冤录表 四卷督捕则例表二卷。清曹沂撰。曹沂,山西介休县人。乾隆间任宜昌府知府。是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后编成。首为曹沂自序,次为凡例,内容有五刑狱具诸图,纳赎收赎图、三流道里表、五服、八

  • 汗简

    其中《汉简》三卷,《目录》《叙略》一卷。宋郭忠恕(?-977)撰。忠恕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历仕五代,入宋官国子监主簿,因批评时政被贬谪。工书画,精小学,除汇编是书外,著《佩觿》三卷。

  • 南车草

    一卷。《薇堂和章》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浙江嘉兴)人。清代文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

  • 龙泉清远如禅师语录

    一卷。清代释真如(生卒年不详),显仁(生卒年不详)编。真如,俗姓李字清远,法号真如。楚北利川县(今湖北省境内)人。因住龙泉山寺,故所作语录体佛书题名为《龙泉清远如禅师语录》。该语录较详细地记载了真如禅

  • 韬略世法

    十二种,十五卷。不著编辑者姓名。该书所收均属兵家类著作。盖明末时鉴于文辞日浮、武备日弛,边疆战事日益紧急,于是明政府决定士子加习武备,科举考试也相应增加此类内容。《韬略世法》即为适应当时形势而编辑。目

  • 妙香斋诗文集

    二卷。清杨长年(1811-1894)撰。杨长年,字朴庵,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同治九年(1870)考中举人,时年已六十,部选武进县都谕,未赴任。同治十年(1871)参加会试,不第。返省主持上海敬业书院

  • 问奇室集

    四卷。清蒋日豫(1830-1875)著。蒋日豫,字侑石,常州(今江苏常州市)人,咸丰间监生,同治中迁同知直隶州。工诗文篆隶,有《问奇室诗集》、《续集》、《文集》及《秋雅》、《诗古文词》、《滂喜斋学录》

  • 周稚圭年谱

    一卷。清周汝筠、周汝策辑。汝筠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官至江西督粮道。汝策事迹未详,二人俱为谱主之子。谱主周之琦(1782-1862),字稚圭,号退庵。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嘉庆十三年(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