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辨惑

易学辨惑

一卷。邵伯温(1057-1134)撰。邵伯温,字子文,邵雍之子,北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理学家。邵雍创先天说,但传者甚少。郑夬自称得其法,沈括将此事记入《梦溪笔谈》。邵伯温认为郑夬《易》说低劣,有辱先父,《梦溪笔谈》流行,致世人以讹传讹。遂撰此书,以廓清其父邵雍《易》学受授脉络及大旨,使学人了解其父之学说。但邵伯温此书未尽得邵雍《易》学要领,无甚可取处。原书已佚,今本为《永乐大典》中录出,收入《四库全书》。《宋史·艺文志》题为《辨惑》,今本以《永乐大典》与《直斋书录解题》定为是名。明陈继儒《邵康节外纪》四卷,附载此书。

猜你喜欢

  • 琅玡帖

    一卷。晋王羲之书,沂水王氏刻。王氏生平、籍贯已不可考。王羲之的书法遗迹自从宋淳化(990-994)始有总集之三卷刻本。但由于收录者暗于鉴别,故淳化帖真伪混杂、缺乏分辨,后经米芾等的考证、勘验,伪书被屏

  • 晚香堂诗钞

    二卷。《续钞》二卷。清俞兰台(生卒年不详)撰。俞兰台字荪环,后改定甫,明其志于诗书,终身不仕,年三十四而卒。《诗钞》收诗一百三十二首。俞兰台读书博览,凡水利农田,兵制之类皆留心讨究,又反复研究程朱理学

  • 易象集解

    十卷。清黄守平著。黄守平字星阶,号茝田,山东即墨人,道光十八年(1838)岁贡。此书为象数派易学专著,以明易象为主。书中所引多为汉晋及清代各家之说,并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因此所引不免有不能悉

  • 测圆海镜分类释术

    十卷。明顾应祥(生卒年不详)撰。顾应祥字箬溪,吴兴人。明嘉靖间巡抚云南,迁刑部尚书。嘉靖二十九年(1550)著《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十卷,有自序并题:“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吴兴顾应祥释术。”另著有《弧矢算

  • 写本春秋经传集解

    四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条)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甘肃敦煌县南千佛洞佛龛坍塌,很多古写本及古书暴露于外,其中有《春秋经传集解》六朝写本二卷,唐写本二卷。包括僖公五年、僖公二十七年至

  • 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

    不分卷。清汪昂(1615-1694)撰。汪昂字訒庵,休宁(今安徽休宁)人。早年业儒,后弃举业,笃志方书,专攻医药。博采广搜,网罗群书,精穷蕴奥,或同或异,各存所见,以备考稽。善采众家之长,尤长本草与方

  • 青学斋诗存

    四卷。清汪之昌(1834-1892)撰。汪之昌字振民,江苏新阳(今江苏昆山)人。同治丁卯副贡。壮年绝意举业,以闭户读书、守先待后为职志,教迪后进,殷殷不倦。高德馨、章钰均出其门。后遂专研经义,以《说文

  • 日言

    一卷。明孔承倜(生卒年不详)撰。孔承倜字永冠,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代孙。曾任保定知县,终于荆王府长史。此书为作者的札记。其学出于王守仁。故以钟柝喻性,明其本空。书中又言,朱熹中年学尚未悟,至晚

  • 说文叠韵

    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刘熙载、袁康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双声》。袁康(生卒年不详)为刘氏弟子,字竹一,宝山(今属上海市)人。此所谓叠韵,指古韵相叠。许氏《说文》于字下系声,字声二者有双声,有叠韵

  • 湘阴县图志

    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郭嵩焘等纂修。郭嵩焘,字伯琛,湖南淮阴人,道光进士,详见《湖南通志》(三百一十六卷)条。《湘阴县图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共三十四卷。分为二十七门。首序、凡例等。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