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心存古
二卷。清张六图撰。六图字师孔,山西曲沃人。据作者自序此书历数年始成。全书分上下两卷,首列十则,次取河洛诸图及经传文义而以意释之,谓之易心十详。谓易有五圣,即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及大禹。八卦方位则谓伏羲乾南,次序乾西,河图乾西,又自作《周易口诀图》。今存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本。
二卷。清张六图撰。六图字师孔,山西曲沃人。据作者自序此书历数年始成。全书分上下两卷,首列十则,次取河洛诸图及经传文义而以意释之,谓之易心十详。谓易有五圣,即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及大禹。八卦方位则谓伏羲乾南,次序乾西,河图乾西,又自作《周易口诀图》。今存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本。
二十五篇,附文征五卷。清周震荣修,章学诚纂。周震荣,字青在,浙江嘉善人,乾隆举人,历任青阳知县、清苑县承、永清知县。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官国子
二十四卷。明陈禹谟撰,牛斗星、钱受益补订。陈禹谟事详《经籍异同》条。钱受益字谦之,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牛斗星字杓司,明杭州(今杭州)人。陈氏《四书名物考》二十卷已辑入《经言枝指》,有明万历原刊
六十卷。林世远修,王鏊纂。世远,广东四会县人,弘治十五年,以监察御史升任苏州知府。鏊字济之,吴县人。成化时乡会殿试皆第一,连中三元,历官至国史副总裁、吏部右侍郎。告归后知府林世远礼聘为府志总纂。姑苏为
一卷。晋虞耸撰,清马国翰辑。耸字世龙,系虞翻第六子,其书“史志”不著录,佚已久矣。国翰据《晋书·天文志》及类书辑录成卷。《太平御览》卷二引虞昺《穹天论》,又引《天文录》亦作虞昺。昺为耸弟,翻第八子,仕
十二卷。清周召(生卒年不详)撰。召字公右,号拙庵,衢州(今浙江省衢县)人。康熙初,官陕西凤县知县。是书为其在耿精忠叛乱期间避兵山中所作。双桥,乃其山中所居之地名。该书卷端标名《受书堂集》,而《双桥随笔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弥勒上生经游意》是对《弥勒上生经》的注疏。该《游意》共分十章。即第一序王,第二释名,第三辨理宗体,第四论因果,第五出世久远,第六成道真应,第七
见《航澥遗闻》。
十三卷。清王钺(详见《粤游日记》)撰。此书为其《世德堂遗书》之第五种,取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摘其理气、鬼神、性理、论学四门,余皆不取。四门之外,又各存大略,间附己说,如朱熹谓“理气本无先
一卷。明王应昌(生卒年不详)撰,由其子王锬续成。王应昌字亮之,明天启进士,知交河县。清初,召为御史。著有《宗谱纂要》等书。此书皆阐发王守仁《传习录》的主要思想。因清初攻击王守仁心学者甚多,故王应昌父子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叙述康熙初年吴三桂盘据云南谋叛时,广西将军孙延龄与之勾结,举兵迫巡抚马雄镇投降,巡抚不从,遂抓其全家入狱四年之久。之后吴三桂遣其将孙吴宗斩孙延龄,而礼遇马雄镇劝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