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三传通经合纂

春秋三传通经合纂

十二卷。明周统(生卒年不详)撰,清周梦龄、周毓龄增辑。周统字学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号敦厚堂主人。周梦龄字蘧庄,周毓龄字问袁,周统的裔孙。该书前有明万历戊子(1588)郝敬序;又有《论略》若干则,题“嘉靖壬辰(1532)九月敦厚堂主人学之辑”,其下有乾隆率庚子(1780)周氏兄弟跋语,知其书是明嘉靖壬辰(1532)周统流寓荆南时所作,到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周氏兄弟始增补刊行。全书共十二卷,《春秋》十二公每公一卷,而以《春秋图考》、《春秋论略》列在编首,不入卷次。该书合《春秋》三传为一编,正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以经文为主,然后先列《左传》,后面附《公羊》、《穀梁》二传之文。有经无传的也照录,至于无经之传,视内容有的附在经文之前,有的入附录。《公羊》、《穀梁》二传中错误、重复的文字,酌情省略。另一部分则采集先儒的遗说,以阐释义例,推究文法,注解字句,诠释经义。但周统征引所及,仅限于杜预、何休、范宁、胡安国四家之说。梦龄、毓龄兄弟又辑录唐孔颖达、杨士勋、啖助、赵匡、陆淳、宋孙复、刘敞、杜谔、孙觉、程颐、程颢、苏轼、苏辙、陆佃、叶梦得、许翰、高闶、陈傅良、朱熹、吕祖谦、张洽、赵鹏飞、黄震、家铉翁、元吴澄、程端学、李廉、明汪克宽、湛若水、季本、卓尔康等数十家之说,及各家评语,进行增补。今考其书,全录《春秋》三传原文,对是非异同不加考订。但征引各家范围较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有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世德堂刊本。

猜你喜欢

  • 十家诗钞存四种

    四卷。清戴熙(生卒年未详)编。戴熙字醇士,浙江山阴人。以画名世。《粤集》序云:“予学诗久矣,自以无所获,不敢问世。故世罕知予学诗者。”戴熙视学粤前,世人罕知其亦致力于诗也。此书首尾皆精楷,不知何年所写

  • 方山文录

    二十二卷。明薛应旂(约1550前后在世)撰。薛应旂生平详见《四书人物考》(辞目)。是集凡二十二卷。乃应旂自行编定。应旂初宗姚江学派,又入河东学派,以良知为主。大体出入朱熹、陆九渊之间。集中论学瑕瑜互见

  • 尚书集注音疏

    十二卷,《周书经师系表》一卷。清江声(1721-1799年)撰。江声字涛,改字叔云,号艮庭,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清代经学家,惠栋弟子。江声治经宗汉儒经说,长于旁搜博引。主要撰述有《尚书集注音疏

  • 经书辨疑

    七卷。金长生(1548-1631)撰。金长生字希允,号沙溪,谥号文元,全罗道光山人。朝鲜李朝时期儒学家、文臣。金长生精通礼学,与儿子金集同为当时礼学之大家。被推举入仕途,屡任郡、县、府的地方长官。日本

  • 宋元春秋解提要

    无卷数。清黄叔琳(详见《砚北易钞》)撰。此书杂采宋元诸家论《春秋》之说,作者未加考评;书前有总论、凡例,亦系采集旧文。卷首有自注,脱落未写者四十二条,书中亦多有空白处,当系叔琳尚未完成之稿。

  • 定盦集

    十七卷。清龚自珍(1792-1841)撰。龚自珍字尔玉,一字璱人,更名巩祚,又更名易简,字伯定,号定盦,晚号羽琌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祖父龚提与父龚丽正均为学者兼官宦,母段驯,系段玉裁之女。因之

  • 四书通证

    六卷。元张存中撰。张存中字德庸,新安(今属广东)人。胡炳文作《四书通》,详于义理阐释而疏于名物考订,存中因排纂旧说,成此书以附其后,故而名曰《四书通证》。该书引经据典,字字必著出处,征引详明,于人习读

  • 七十家赋钞

    六卷。清张惠言(1761-1802)选编。张惠言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字皋文。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早年治经学,精通《周易》。善属文,工骈文辞赋,后受桐城派影响,治古文,开创了阳湖

  • 俗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均有采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于其下,虽是解释常言,但考证颇近于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左传》及《国语》为证,而《周礼》以主

  • 论语后录

    五卷。清钱坫(1764-1806)撰。坫字献之,号十兰大昕子,江苏嘉定人。副贡生。官至乾州州判。钱塘之弟。著有《诗音表》一卷、《车制考》一卷、《尔雅释义》十卷、《释地四篇注》一卷、《论语后录》五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