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何维棣(约1897前后在世)撰。何维棣字棠孙,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生卒年未详。光绪八年(1882)举人。官四川侯补道。维棣为绍基之孙。维棣以能文鸣于时,其诗才思横溢,而维棣于经训、小学亦颇
十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详见《舆地碑目记》条。清李调元编此书十卷,有退补斋金华丛书本附辨伪考异一卷。王象之的《舆地碑目记》中,所录蜀碑最详最多。李调元从王书中专门将蜀碑摘出,改标清代府县地名,将各碑
二十六卷。明费经虞(1599-1671)撰。其子费密又有增补。费经虞,字仲若、号鲜民,四川新繁(今新都)人。费密详见《燕峰文钞》。是书详论历代之诗,凡二十六卷。分源本、体调、格式、制作、合论、工力、时
四卷。清许桂林撰。桂林(1778-1821)字同叔,号月南(岚),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举人。日以诂经为事,兼治六书、九数之学。尚著《穀梁释例》、《易确》、《毛诗后笺》
清章学诚撰。籍里生平见《章氏遗书》条。此书内容包括《乙卯杂说》、《知非日札》、《论修史籍考要略》各一卷。传世本有清光绪中叶刊《豫恕堂丛书》本。
不分卷。明闵珪(1403-1511)撰。闵珪一作阚珪,字朝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左都御史。为明代名臣,以不肯阿服刘瑾告归。卒谥庄懿。有《闵庄懿集》,收入
一卷。清钱大昕(见《廿二史考异》)撰。该书记宋代洪迈事实。迈与其兄适、遵皆有文名,时称三洪。迈卒谥文敏,著有《容斋随笔》等书。此谱前后无序跋,且所记亦有抵牾之处。现存嘉庆十二年(1807年)《潜研堂全
三十八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世多称成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明珠长子。康熙进士,由三等侍卫迁至一等。善诗古文辞,尤工于词,以词闻名于世。晚年潜心
六卷。明谢一夔(约1460年前后在世)撰。一夔字大韶,又字襄虞。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天顺四年(1460)一甲第一人。授翰林修撰,升左春坊左谕德,进翰林院学士、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此编
四卷。明黄汝亨撰。是书附于《空山击碎》之后,但主旨不同,汝亨门人王尔谏并刊之。首有汝亨自序,为汝亨校士江西时所作,系为举业家说法。然明人制艺,其上者多能发挥书义,讲家每引之以诂经。汝亨是书不无精粹,如